【本報綜合報導】台灣出現首宗走私非洲豬瘟豬肉製品,部分已流入市面,若民眾購入後沒吃完,變成廚餘送到養豬場,未妥善處理害豬隻吃下肚,恐引發本土豬染疫風險。環保署表示,今天將針對全台六百七十六家廚餘養豬場啟動全面大稽查,若違反高溫蒸煮規定,將要求地方縣市從重處分。
非洲豬瘟重要傳播途徑就是被病毒汙染的廚餘,若市面上這批非洲豬瘟走私豬肉成為廚餘後流入養豬場,又沒有經過標準高溫蒸煮程序,可能成為非洲豬瘟防疫破口,導致國內養豬場染疫。
環保署昨說,目前核准全國六百七十六家養豬場可合法使用廚餘,二○一九年二月起已累計稽查一萬五千一百五十三家次養豬場,因應近期走私豬肉事件,督察總隊及各縣市環保局將「總動員」,針對全國廚餘養豬場再次啟動稽查工作。
農委會昨表示,中央畜產會與衛福部食藥署將盤點全台五百多家具有高風險的東南亞食品商家,多數集中於桃園車站及高雄車站,預計一、兩周內稽查完畢,若違規將依食安法處理。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所謂具風險商家先由食藥署列出走私豬肉流向機率較高店家,農委會也掌握部分專門販售泰國、越南食品及雜貨店家,客源主要為外籍移工,或越南料理餐廳等,多都位於桃園車站及高雄車站附近「東南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