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防堵Delta變異株入侵社區,專家建議展開血清抗體調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啟動五項監測方案,包括社區定點加強監測、汙水監測點從十一處增為二十二處、國際機場特定高風險工作人員重點監測、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調查、邊境冷凍食品加強監測調查,其中捐血人血清抗體調查,預計十二月公布結果。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疫情趨緩,民眾篩檢意願相對較低,透過社區血清抗體調查,可及早發現風險警訊。社區定點加強監測自八月三十日起,將配置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給各縣市合約診所,由醫師判斷、提供具有高風險民眾,讓民眾自行居家篩檢後回報結果,若為陽性,再前往社區採檢站或院所進行PCR複檢。
目前全台有一百多間定點醫師診所,不排除再擴充,希望每間診所每周回報百件檢驗結果,達成每周至少一萬份快篩的監測目標。
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多年來支持流感監測的一大主力,就是「定點醫師」。由於新冠病毒很可能流感化,依目前流感監測方式,從醫療院所端採檢樣本,再透過全台配合的實驗室進行基因定序,可幫助疾管署及早主動掌握社區出現何種病毒株、及早因應。
也將針對今年四至七月各地捐血人血液存檔樣本,抽樣五千個進行血清抗體檢測,分析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的抗體陽性率,以及地理分布、趨勢變化。相關研究計畫正送倫理委員會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