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紅嬌鳳凰螺 復育成功

 |2021.08.22
1256觀看次
字級
紅嬌鳳凰螺,視力非常敏銳,準備進食時會將眼睛從外殼下方的缺口伸出,十分逗趣。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本報基隆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在漁民的幫助下,於東北角蒐集到「紅嬌鳳凰螺」種原,歷經二年研究,終於掌握紅嬌鳳凰螺產卵與幼苗培育的繁養殖條件,攜手新北市府,成功復育東北角原生種紅嬌鳳凰螺。

紅嬌鳳凰螺的俗名為「攪ㄚ螺」(台語),為鳳凰螺科的物種,成體殼長約五公分,其外觀神似有毒的芋螺,具有鮮豔的殼色,是一種經濟性物種。紅嬌鳳凰螺主要分佈於日本以南至印尼以北的亞朝帶潮間帶及淺海珊瑚礁海域,新北市海域亦發現紅嬌鳳凰螺。

紅嬌鳳凰螺以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有敏銳的視覺,當準備進食時,會將眼睛從外殼下方的缺口伸出,十分逗趣。牠在海底移動是以跳躍的姿勢,因此又被稱「攪ㄚ螺」。

研究團隊發現紅嬌鳳凰螺幼苗的浮游期相對其他螺類較長,約需二十多天,且對水質及餌料要求較高,需轉換使用多種微藻並注意水質的維持,才順利復育紅嬌鳳凰螺稚貝。

新北市政府漁業處表示,東北角海域位於黑潮及中國大陸沿岸流兩大洋流的交匯處,擁有非常豐富的原生物種種原,未來計畫將此技術量產紅嬌鳳凰螺,可增加放流物種的多樣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