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位高權重的丞相公孫弘,被同朝大臣汲黯奏了一本。汲黯批評公孫弘已位列三公,擁有了豐厚的俸祿,日常家居卻仍是十分簡樸,他分明是故作清高,為了騙取清廉的美名,所以他的清廉是假清廉。
漢武帝看完參本後,便在上朝時,當著眾人面前,詢問公孫弘:「汲黯說你為了博取美名,故作清廉,你可要辯解 ?」
公孫弘心中一震,但馬上回過神來,鎮定地回答漢武帝,說:「滿朝文武中,汲黯
與我交情最好,所以他最清楚我的為人。雖然我名列三公,但生活日用卻如同一般老百姓,我實在是故意假裝清廉,為換得美名。今天他會參我一本,當眾指責我,若非對陛下您忠心耿耿,陛下又如何能夠聽到這樣的評語呢?汲黯所說全都是屬實。」
不辯而明,以退為進,這是一種大智慧,尤其為這種事去辯解,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心中有鬼。公孫弘面對漢武帝的詢問,當下承認,一句也不辯解,漢武帝不由得更加地敬重他,相信他確是坦明清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