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宏信
菠蘿蜜,梵文Panasa,譯音「頻那挲」,又名苞蘿、木菠蘿、樹菠蘿、大樹菠蘿、蜜冬瓜、牛肚子果,屬桑科桂木屬常綠喬木,又稱作「多花果」。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宋代改稱菠蘿蜜,是世上最大、最重的熱帶水果,可說是水果之王。
菠蘿蜜原產於印度,《本草綱目》記載:「菠蘿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王佐〈菠蘿蜜〉詩「碩果何年海外傳,香分龍腦落瓊筵」,亦提及菠蘿蜜樹源自海外。
菠蘿蜜的發音,和佛語「波羅蜜多」的梵文發音Pāramitā相似,意義卻千差萬別,前者是水果名稱,後者是「到彼岸、事究竟、度無極」,千萬不要混淆了。
菠蘿蜜整株都有用途,樹形整齊樹葉濃密,可遮陽蔽蔭;汁液治潰瘍,葉磨粉治創傷,有止痛消腫功效;木質堅硬,可製作成家具、樂器,或當染料;果肉和花亦能止渴解煩,核仁有補氣療效。
《瀛涯勝覽》:「其菠蘿蜜如冬瓜之樣,外皮似川荔枝,皮內有雞子大塊黃肉,味如蜜甜。中有子如腰子樣,炒吃味如栗子。」想品嘗菠蘿蜜的美味,要花一點功夫。菠蘿蜜有不同品種,軟殼的手剝即可,脆殼的必須用刀剖開,內部非常黏膩,要戴塑膠手套及利刃抹油,才得以順利取出果實。其種子堅硬,清洗乾淨後用鹽水煮十分鐘左右,剝掉外殼即可食用,是最健康的零嘴。煮粥、熱炒、燒烤、煲湯燉煮皆可,味道如菱角、板栗及花生。
菠蘿蜜的果肉,像香蕉、芒果、鳳梨的混合體,有一種獨特的濃烈氣味,吃完後口齒留芳,餘味久久不退,又被稱為「齒留香」。果肉可生食當水果,或者入菜烹煮,或製成罐頭、果汁、果乾等,都是很好的食用方式。我喜歡將之冷凍起來,當成天然水果冰棒,香甜軟Q,不添加人工色素,解渴又營養,讓人暑氣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