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計畫開花結果,文姿云(左)和黃筱雯(右)昨日載譽歸國,在機場開心秀出獎牌合影。圖/中央社
【記者鍾亞芳綜合報導】中華代表團在本屆奧運取得2金4銀6銅、共12面獎牌,創歷屆奧運最佳紀錄,體育署的「黃金計畫」成果斐然,團長林鴻道呼籲,盡快啟動2024巴黎奧運及2028洛杉磯奧運的黃金計畫。
中華選手在本屆奧運開幕後連4天都進帳獎牌,7月31日羽球男雙王齊麟/李洋奪金後,獎牌數超越2004年雅典奧運,寫下新紀錄。
為了協助選手備戰東京奧運,體育署2018年制定「黃金計畫」,依實力、國際賽表現將選手分為3級培訓,依照「黃金計畫」為其訂定個別培訓計畫,每半年滾動檢討、有升降制度,在本屆奧運展現不錯成果。
林鴻道認為,除了黃金計畫,政府去年通過「輔導績優運動選手擔任運動教練」專案,讓優秀的奧、亞運退役選手能擔任基層教練,不需擔憂退役後的生活。
林鴻道指出,體育運動發展促進基金會結合各領域專家從基層扎根、補助國、高中選手,羅嘉翎、王冠閎及湯智鈞都是運動菁英育才計畫的選手;他也提到,2016年里約奧運後,企業界約投入2000至3000萬元,贊助多達74名選手,參加東奧的選手,幾乎都在名單內。
羽球與舉重在東奧各摘下兩面獎牌,舉重隊總教練林敬能認為,「黃金計畫、專業分工是帶來好成績的關鍵,挹注金錢、資源,提供個人化訓練方案,讓訓練模式更多元」。
林敬能舉例,郭婞淳過去很少有移地訓練機會,藉由黃金計畫,分別在2018、19年兩度赴日移地訓練,也提前造訪比賽場地,「因為熟悉,所以比賽時相對比較不會怯場,也能更快地進入狀況。」
羽球隊總教練蔡佳欣則認為,現在訓練分工愈來愈專業,以前教練要盯著體能、重訓,「現在這些都由體能訓練師負責,訓練更專業」。
依據「國光體育獎章獎助學金辦法」,奧運第1至第8名均可請領國光獎金,本屆奧運,中華選手共獲得1億6765萬元的國光獎金,教練獎金總額為4090萬元,總和達2億8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