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傳出政府擬重啟藝FUN券,然而根據審計部最近公布的報告顯示,文化部去年發放約十六億藝FUN券,可使用的文創產業領域計十六種,但九成藝FUN券由四大領域吸收—書店、出版業、博物館、電影院與藝文展演票券,其他十二種領域占了不到一成。其中視覺藝術遭遇最慘,其衰退額排名文創產業第四名,不僅幾乎拿不到藝FUN券補助,連紓困補助所占比率也只有百分之四。
根據文化統計資料,去年一至六月的文創產業銷售額與前一年比較,衰退程度前五名分別為電影、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音樂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出版。再根據文化部去年發放的藝文紓困「因應提升補助」金額,比率最高前五名為音樂及表演藝術、出版、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工藝、流行音樂與文化內容產業。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蘇瑤華指出,視覺藝術的產業型態,不論是藝FUN券或紓困補助,都不容易申請。以藝FUN券六百元的小額付費,消費者不會用藝FUN券買畫。而視覺藝術產業有為數眾多的獨立個人工作者,如藝評人或策展人,他們多半單打獨鬥、其產出的作品也很難像表演藝術或出版具體,因此不易申請文化部的紓困補助。她希望文化部在接下來的創新補助計畫,能針對視覺藝術產業的特性設計與協助。
文化部表示,已規畫「積極性藝文紓困」,將加強對於視覺藝術產業的創作能量延續、人才培力,以及發展虛實整合應用的展覽計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