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候不穩常降暴雨,高速公路發生許多起因為天雨路滑、打水漂釀成的事故。圖/林昭彰
國道公路警察局粉絲專頁用實際案例製作教學影片,教大家應變之道,救命密訣。圖/林昭彰
【本報新北訊】中央氣象局近期屢屢發布豪大雨特報,尤其中南部已被致災性暴雨襲擊多次,國道公路警察局特別提醒用路人,大雨之中行駛高速公路,一定要「放慢車速拉大車距」、慎防水漂效應,粉絲專頁並用實際案例製作教學影片,教大家應變之道,救命口訣就是:「鬆開油門、握緊方向盤、不可急踩煞車」。
國道警方指出,所謂「水漂效應」,簡單講就是當車輛通過積水時,若是輪胎來不及排水,導致車胎無法接觸路面,整輛車就會像是「浮在水上」失去抓地力失控,極易發生碰撞事故。試想,車速這麼快,打水漂多麼危險、恐怖!
車輛打水漂,主因三大要素:一是車速、二是輪胎排水效率、三是積水深度。相關研究指出,只需0.25公分水深便足以讓車輛打水漂,且車速越快機率越高,因此雨天「放慢車速拉大車距」是最基本安全常識。再則,胎紋深度和胎壓不足,都會影響排水效率,產生致命危險,絕不可輕忽。
警方提醒,萬一遇上水漂效應,首先必須降低車速,但不可操之過急,最好「鬆開油門」同時「握緊方向盤」,然後頂多輕踩、「不可急踩煞車」,保持直線和低速前進,切勿急轉方向盤及重踩煞車,防止輪胎鎖死造成車輛側滑。當車速降下,輪胎自然就會漸漸恢復排水能力和抓地力。
此外,雨季行車,應養成良好習慣,行前檢查胎紋胎壓、確保雨刷正常、清潔車外左右兩側後視鏡,行車途中開啟車燈、善用危險警示燈、避免頻繁變換車道造成車輪打滑,都很重要。
另也有網友分享自身兩次打水漂經驗,指稱方向盤如果握太緊,容易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身體僵硬緊繃,導致手掌牢牢握著不會動或是亂動,反而危險。他建議一定要冷靜握穩但不要握死,同時千萬不要亂扭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