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豪雨若來襲 馬太鞍溪啟動撤離

 |2025.10.13
41觀看次
字級
花蓮災後復原仍持續進行中,勺子超人在市區道路挖水溝,全身弄得髒兮兮仍賣力挖土。圖/林佳彣
花蓮洪災泥流淹沒光復、鳳林約800公頃農田,農業部評估,有600萬噸土砂清除至少耗時3年,12日提出再生復育計畫。圖/中央社

【本報花蓮訊】花蓮光復水災已造成19死,仍5失聯,中央總協調官季連成強調,災後工作雖邁入收尾階段,但將持續動員全力搜尋。為避免重蹈水災覆轍,縣府規畫馬太鞍溪沿岸撤離計畫,以大豪雨或地震震度5弱為原則實施,但若確認安全無虞可喊停,避免過度撤離擾民。昨天中午前送中央審核,待通過後,再由縣長徐榛蔚核定公布並演練。

花蓮堰塞湖洪災已邁入20天,行政院一站式服務站自10月7日啟用以來,慰助金申請3000多件,車輛報廢1500多件,昨天傍晚5時宣布完成階段性任務,今起將由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接續辦理服務,其餘業務回歸原各主管機關窗口。

解除紅色警戒4要件 已達3個

季連成說,堰塞湖總水量約155萬噸,為總水量1.7%,每天水流量約50萬至100萬噸,暫不影響下游光復、萬榮及鳳林3鄉鎮安全。

「解除紅色警戒4個要件已達成3個,包含湖體穩定、堤防鞏固及疏濬工程,剩下地方撤離計畫。」季連成說,計畫內容包括堰塞湖情境告警系統確認、疏散警戒值、撤離路線及方式等,中央會從頭回溯檢視是否仍有不足,縣府再強化細部計畫,後續在災區復原階段實施兵棋推演與實地演練,熟悉應變程序,確保各單位和參與者都能迅速行動。

800公頃農田受損 3方向復育 

目前規畫疏散對象主要為3鄉鎮12村里保全戶,共1837戶8524人,其中優先撤離86戶147人,主要為長者、幼童、身障者、老人之家住民等,撤離路線跟收容點以南端光復糖廠為核心點,車輛優先開往大農大富方向,原則從嚴認定,受災地區皆納入警戒範圍,比堰塞湖潰決前畫定的範圍還大。

另外,水災中農業災損通報596件,近800公頃農田受損,初估災區累積約600萬噸泥砂,農業部提出3種復育方向,包括清除土砂恢復原狀、移除後重新整地重建、重新規畫農路與水路,將與專家學者及在地農民充分溝通,找出最具共識的可行方案。

農業部長陳駿季說,部分農田受損地區泥沙厚度達5至6公尺,復原方式須因地制宜,經專家採樣分析30個樣本,顯示泥沙並無重金屬汙染,屬安全土質;表層僅3到5公分為粉塵,下層主要為粗砂,與當地原土質接近,適合再利用。他說,未淹沒但灌溉中斷的農田,已鑿設2口緊急灌溉井恢復供水;淹沒嚴重農地優先檢測土壤安全及重整地形。中央已在農田邊坡蓋防水袋並在上下方堆置沙包,不讓汙泥流到馬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