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純昌
原本負責藝文訊息的記者阿久津英士因為報社的分派,開始調查三十年前「銀河萬堂」事件的始末。雖然原本興趣缺缺,又是早已超過追訴期的案件了,但在追查過程中慢慢想起自己身為記者的使命,阿久津因而開始努力的調查案件真相。另一方面,原本是個平凡裁縫的曾根俊也,無意間在父親遺物中發現一捲錄音帶與筆記本,意外發現「銀河萬堂」事件嫌犯、也是父親的兄長達雄,曾使用他的聲音來犯案,受到衝擊的他,開始試著了解三十年前發生的事。
展現對孩童的關切
《罪之聲》由兩位日本人氣男星小栗旬和星野源主演,藉由改編小說《罪之聲》,重新探討在日本造成重大動盪的「固力果・森永」案件,這個案件被警方列為「警察廳廣域重要指定一一四號事件」,最多時有一百三十萬名警力投入,卻從未找到罪犯,是一起完美犯罪,更因為罪犯自稱「怪人二十一面相」,影響範圍甚至擴張到國外,台灣也受此影響,曾發生毒蠻牛事件的模仿犯。
在兩大男星支持之下,這是一部非常流暢的電影,觀眾隨著阿久津與曾根慢慢地靠近事件核心,會發現拼圖一片片被拼湊起來,就算原本不知道「固力果・森永」案件的人,也會興起對這個事件的興趣。
敘事上厲害的地方在於,明明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件,追查的過程仍讓人有難以喘息的感覺。這也許是在故事的設計上,傳達出「即使過去這麼久的事,也仍有人的人生受到影響」的訊息,其實這也是原著作者最想探討的核心:「犯人為何要將自己的孩子捲進來?」展現對於孩童的關切,以及對於犯罪者的深刻譴責。
只有犯罪不能去做
然而,這點也透露出日本社會的思惟,對於犯罪者家屬強大的譴責力,明明父母的罪責與孩子無關,但曾根俊也卻因為上一代的犯罪而感到極大的壓力,因而踏上追查的路,這背後都傳達日本社會帶給個人強大的罪惡感。
事實上,這次的案件從未有人死亡,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食品企業及其員工,被錄音的三個孩子的經歷既是虛構的,故事中卻將犯人的罪責歸諸於衝擊了這三個孩子人生,卻未曾探討導致罪犯動手的動機——壓迫員工的龐大企業,其實也可看出故事要傳達的思惟:只有犯罪,是完全不能去做的。
另一方面,故事也展現出對於日本一九六○年代社會主義分子,發起全學共鬥會議(簡稱全共鬥)等鬥爭思惟的批判,左派分子的行動在故事中擦槍走火變成犯罪,為了怕被追查也讓無辜孩子成了共犯。一旦被電影中的主角質疑,就只能空講理想而瞠目結舌,彷彿是一群不在乎他人幸福而空有熱情的人,似乎過於單一。也許是對孩童的愛太過強烈了,在平成邁向令和之際,將希望寄予未來才能讓人感到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