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命與知識的好奇心,是人生的活力源頭。因此,我們情願支付大把大把的時間,戮力追索它,上窮碧落下黃泉,矢志不悔。此正如屈原〈離騷〉所言:「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是的,長路漫漫,追尋理想的極致是一條悠遠的路途;然而由於它值得,吾人乃上天下地奮力追索,務求真理的顯身。
試想,迭遭憂讒的屈原,行吟江畔之際,他是如何在思索著一些簡單卻複雜的人生義理。
在深刻的冥思中,屈原以其靈目慧心,照見人間宇宙最盛大的光芒;於是,他能夠明白自己的堅持,所為何來──為家國之福祉,而非區區己身。
這是一幅大智慧者的照相──堅持理想,無怨無悔。
是以,在屈原的憂懷中,我們看見一種堅持。那是對理想、對美好人事的信仰,促使我們願意行走遠途,即使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我們仍願意試著如此。因此,行路彌遠,信仰愈深。對於理想價值的堅持,其本身直是一種宗教信仰式的貞定精神。
所以,當我們環視自己的存在,檢視自己的價值時,要面對的正是這樣勢必長路漫漫、上下求索的修行,並且終將延續一生。尤其是混亂的年代裡日趨下沉的人心,對治它的一帖良藥,正是這種對美好理想有所堅持的純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