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海外百年 佛首回歸天龍山

 |2021.07.29
2052觀看次
字級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七月二十四日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的「復興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亮相,將在此長期陳列展出。圖/新華社
圖為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像,未被破壞前的照片。圖/新華社
圖為天龍山石窟全景照片。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大陸石窟雕塑發展藝術史中的瑰寶,卻在一九二○年代遭到大規模盜掘。經大陸國家文物局調查,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二十四日正式入藏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天龍山石窟終於迎來第一件回歸文物。

此佛首去年在日本拍賣受阻,經一輪追索,成為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的珍貴文物。為迎接佛首歸來,文物部門舉辦了佛首回歸儀式,並推出「復興路上國寶歸來」特展。在佛首回歸儀式上,佛首捐贈人、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董事長張榮獲太原市頒授「榮譽市民」稱號。

張榮說:「我是無償捐贈,佛首回到故土,就是對我最好的褒獎」,他表示,將把太原市政府頒發的獎金捐出,用於支持文物追索返還工作。

從發現到追回  僅花3個月

此次回歸的第八窟佛首,從發現到追索回國僅用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國家文物局二○二○年九月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預計於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首」,經組織鑑定,判斷其為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佛首,於一九二四年被盜鑿並非法盜運出境。

大陸國家文物局立即啟動追索機制,在去年十月十五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佛首相關拍賣和宣傳,翌日拍賣撤銷;國家文物局又聯絡拍賣行董事長張榮,鼓勵其促成文物回歸,十月三十一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並決定將佛首捐給大陸政府。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佛首運抵北京,並在今年二月十一日,作為二○二○年回歸大陸的第一百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之後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七月二十四日收藏於天龍山石窟博物館。

超過240尊雕像  被盜運出境

這尊佛首長三十三點七公分、寬三十點四公分、高四十四點五公分、重五十五點五公斤,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構成,面部表情十分慈祥,且佛首內部一致性較好,無顯著裂隙、頂部和耳部發現彩繪痕跡,推斷佛像原始狀態應有彩繪,而鼻翼及鼻梁部位存有機材料,推斷有修復經歷。

天龍山石窟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中原地區代表性佛教石窟,第八窟是天龍山石窟中規模最大,且唯一有明確開鑿紀年的石窟,應為西元五八四年;然而天龍石窟因自然風化、侵蝕較為嚴重,在第八窟中,該佛首的佛身部分僅能看出大致輪廓,而佛身細部的雕刻紋飾已經看不到了。

一九二○年代,有很多探險家來到天龍山石窟,拍攝了大量照片,引來巨大災難;在日本古董行「山中商會」的驅動下,天龍山石窟被大規模盜鑿,涉及超過二百四十尊雕像,幾乎所有雕像頭部,甚至全身被盜運境外,並流落在日本、歐美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受破壞程度在大陸石窟中最為慘烈。

「復興路上國寶歸來」以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為核心展品,運用珍貴文物、數字復原、3D列印等形式,講述天龍山石窟文物流失與回歸歷程,並展現流失文物調查研究、考古發掘、修復保護最新成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