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象】 如露亦如電

文/呂學錦 |2021.07.28
862觀看次
字級

文/呂學錦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陀善喻,把深奧的真實義用淺顯易懂的譬喻,畫龍點晴地呈現出來,教化眾生。這個偈,是代表作。

吾人生活在世間,賴以維生和提升生活品質的都是有為法。釋伽牟尼佛在此偈中明示,一切有為法的三大方向,您看到了嗎?

如露。露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清晨見之,稱為朝露。日出後溫度漸增,綠葉上的小水珠不見了。此中,水的三態變化有其二。認識水蒸氣,把其動能轉換為功的熱機就是蒸汽機。十八世紀英國人詹姆斯‧瓦特發明了可以普遍使用的蒸汽機,驅動了工業革命。

如電。什麼是電?什麼是閃電?為什麼老是在雷雨交加時先看見閃光,然後雷聲大作?午後雷陣雨不都是如此!

十七世紀英國皇家醫生威廉‧吉爾伯特對於靜電現象做了系統性研究,並製成靜電驗電器,可以敏銳的探測靜電電荷。至於究竟閃電是什麼?依據《科學史上的今天》記載:「1752年6月15日這一天風強雨大,雷電交加,富蘭克林在兒子的協助下,在穀倉內將風箏升到半空中,期待掛在風箏線上的鑰匙引來閃電。終於閃電擊中鑰匙,沿著導線一路傳到穀倉內的萊頓瓶,證明了閃電與靜電並無二致。」富蘭克林並解釋電荷在物體間的流動,並非無中生有,他是提出電荷守恆的第一人。

1800年電池的發明,提供可靠的儲存電荷並輸出電流的裝置,以及1820年科學家把電和磁,透過電流改變磁針指向的展示,連結起來。於是激發利用電池和電磁現象來傳遞訊息的嘗試。電報因此誕生。接著就是電話,無線電,真空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微晶片)等關鍵技術的發明,讓電信成為最有效且最方便的溝通工具。

1820年科學家發明電動馬達,並於1831年建立發電機原理:環繞磁鐵的線圈轉動會產生電流,把電的用途帶向動力與能源。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後,立即感受到電力供給的迫切需要,於是廣建發電廠。電力的用途太廣泛了,它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現代人類的生活,沒有電(力),會是什麼狀況?

如夢幻泡影。科學家了解電磁特性之後,二十世紀的重要發明除了上述之外,尚有電影,收音機,電視等娛樂傳播方面的全新展現。當然很重要的一項是電子計算機(通稱為電腦)的演進與發展。電腦與電信愈來愈緊密的結合,驅動網際網路的快速成長,也因此形成了無所不在的網路虛擬世界(Cyberspace)。新的訊息表現方便式如擴充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XR),全息影像(Hologram)等有機會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第四次工業革命(Industry 4.0)強調的是虛實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整合。

有人說,今天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你夢想不到的!以上所述皆有為,且摘要片段,掛一漏萬不完整。本短文僅以世間法凡夫角度看這首千古名偈。相信佛陀若知,笑一笑,不予置評!釋迦牟尼佛說此偈之本意在出世間,觀有為法之無常,喻示解脫自在之般若妙慧,並安住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