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命、經濟損失之外,各種奇葩言論層出不窮,令人懷疑這個病毒造成的到底是「肺炎」還是「腦炎」。但從目前各項研究顯示,這新型冠狀病毒,真的會傷腦,而且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機制圍攻你的大腦喔。圖/樹下繪本
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命、經濟損失之外,各種奇葩言論層出不窮,令人懷疑這個病毒造成的到底是「肺炎」還是「腦炎」。但從目前各項研究顯示,這新型冠狀病毒,真的會傷腦,而且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機制圍攻你的大腦喔。圖/樹下繪本
文/施奇廷
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命、經濟損失之外,各種奇葩言論層出不窮,令人懷疑這個病毒造成的到底是「肺炎」還是「腦炎」。但從目前各項研究顯示,這新型冠狀病毒,真的會傷腦,而且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機制圍攻你的大腦喔。
若比較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前後的大腦影像,會發現在大腦皮質中有幾個區域發生「灰質」缺損。疑?灰質是什麼?灰質就是由「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以及「微血管」所組成的重要腦組織。
我們大腦擁有如鐵壁般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防禦系統,血液運輸的物質除了氧氣、二氧化碳與血糖能通過之外,稍微大一點的藥物分子,或者像蛋白質這樣的大分子就過不去,更不用說病毒或細菌了。
黏膜近腦 膠質易染
不過再怎麼強的防禦也有漏洞,科學家猜想,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透過鼻腔身處的嗅覺黏膜——也就是做PCR檢驗時「捅鼻子」的目標位置(會從這裡採樣當然是因為病毒經常在此出現);而這個位置又靠大腦非常近,病毒有可能就這樣不靠血液傳輸直接滲透進腦內。
根據流行病學家由「幹細胞」培養出來的腦組織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主要攻擊的對象是「星狀膠質細胞」,而非一般的神經元——膠質細胞能幫忙把神經細胞穩定地固定在各自的樓層,就像腦中的膠水(glue)。染疫患者大腦組織中受影響的細胞,有66%屬於星狀膠質細胞。
切斷補給 同室操戈
除此之外,科學家最近還發現新冠病毒攻擊大腦另外一個方式:切斷大腦的補給線。
大條血管的管壁是類似肌肉的細胞,但是超細的微血管如何調節血流量呢?靠的是微血管周邊的「周細胞」。倫敦大學的一項以倉鼠為對象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以阻斷周細胞的受體,導致微血管持續收縮,而無法供應血流給腦部,相當於大腦「中風」,然後因缺血而導致大腦永久性的損傷。
此外,柏林神經退化疾病中心的研究指出,我們的身體為對抗病毒而產生的「抗體」,有一部分是可以與腦組織結合的;由於抗體的運作方式就是「結合,然後幹掉」,結果腦組織就這樣被「自己人」——也就是本應對抗病毒的抗體給幹掉了。
三軍未發,糧草先行。「攻克後勤部隊(星狀膠質細胞)」、「切斷敵軍補給線(微血管)」、「誘使敵人誤擊友軍(自體免疫)」,新型冠狀病毒不愧是世紀之毒,大概是把《孫子兵法》編碼在它的RNA裡面了。本篇提到的研究刊登在7月7日的《Nature》。
欲知更多有趣科普,請上網搜尋「超中二物理宅的科學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