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議昨同意開放苗混打。圖民眾接種疫苗。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召開會議,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專家認為混打是可行的,不過,混打疫苗平台相對複雜,需要時間規畫,尚未確定實施期程,一旦上路,將優先開放給已接種第1劑疫苗8周以上的目標族群。
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專家給予意見為「只要指揮中心行政上沒有問題,就能開放混打」。
2劑BNT 抗體效價最高
黃玉成表示,之前英國牛津大學在《刺胳針》(LANCET)發表1項研究,將疫苗接種者分為4組,包括「AZ+AZ」、「AZ+BNT」、「BNT+AZ」、「BNT+BNT」,其中發現「AZ+BNT」組別的效果較「AZ+AZ」的效果更好。
研究發現,中和血清抗體效價最高的為「BNT+BNT」、數據為1萬4080;其次為「AZ+BNT」、數據為1萬2906;接著是「BNT+AZ」(7133);「AZ+AZ」則最差,數據為1392。
黃玉成說,基於國際研究結果,專家認為可以開放混打,且第2劑混打為mRNA疫苗,包括BNT疫苗、莫德納疫苗,並非一定等台灣本土的臨床研究,才開放第2劑混打的疫苗種類;但若要混打高端疫苗,就得等待本土數據。
不過,因現行莫德納疫苗還要提供第2劑接種者施打,且BNT疫苗尚未到貨,擔心可能造成疫苗搶打的狀況,因此最後專家會議的結論,建議指揮中心若能解決行政、預約上的問題,就可開放混打,「而非一定要執行」。
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目前除了台大和桃醫正在執行「AZ+莫德納」的混打臨床實驗外,長庚也將進行相關計畫,但仍在計畫書撰寫階段,預計1周內可通過院內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同意後就會呈報疾管署。
混打政策何時實施?陳時中表示,開放混打對疫苗計算上將是一大考驗,且現有預約登記平台也無此選項,設計上相對複雜,因此還需討論和盤點,才能做出決議。在平台上,部分縣市府建議使用原來的催打平台或戶政平台,有些則認為目前單軌制較好,經考量城鄉資訊差距後,指揮中心傾向單一平台作業。
高端納入 公費施打計畫
至於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建議12至17歲可打莫德納疫苗,我國是否跟進,邱政洵表示,要先等食藥署是否通過莫德納擴大適應症到青少年,ACIP才會討論醫院如何施打以及疫苗接種排序。陳時中則說,若國際認可,國內開放可能性就大增。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通過國產高端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核准使用於20歲以上成人;ACIP昨天再通過決議,將高端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畫,對mRNA、腺病毒疫苗過敏者將成為優先施打對象,但仍須和廠商確定供貨計畫,才能確定何時施打。
至於另一家國產聯亞疫苗何時是否已展開EUA審查?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目前仍在食藥署進行資料審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