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是陳總統任內最後一次「慶祝中華民國生日」,然而總統府卻不讓「中華民國」字樣,登上代表國家主權象徵的總統府塔樓,以「台灣加入聯合國」取代。
而且,陳總統在中樞典禮致詞時,一開口就說「今天是二○○七年國慶」,沒有用中華民國紀年,從頭到尾,也沒說出「中華民國」四字。
總統府象徵的是「中華民國」主權,總統府塔樓以「台灣加入聯合國」取代以往的「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擺明是想以「台灣」替代;陳總統是依「中華民國」憲法選出,卻在「中華民國建國九十六年國慶典禮」上,不但不用中華民國紀年,並說「台灣國運昌隆」,他的心意不言而喻。
政黨輪替初期,民進黨政府雖不喜歡「中華民國」國號,但為了穩固剛萌芽的本土政權,尚能在「台灣前途決議文」和「四不一沒有」基礎上,與「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接軌,陳總統多次的談話,大體上主張對內政黨要和解,對外則頻頻向大陸當局喊話,主張以「九二年的精神」恢復談判,甚至連「未來的一個中國」,也都列入兩岸的「政策議程」協商模式。
但隨著政權逐漸穩固,陳總統開始除了用正名、制憲等手段,作為選舉籌碼,還逐步朝「台灣國」前進,但民進黨前一陣子因「正常國家決議文」引爆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黨主席游錫鬥爭,陳總統支持謝長廷,不在「正常國家決議文」中寫出改國號、正名為台灣的極獨主張,是在於爭食「中間選民」的潛在票源,只要能延續執政,戰略、戰術、路線忽左忽右,甚至模糊、閃躲都可以。
由此可看出,「中華民國」只是民進黨「借殼上市」的看板,為的是確保政權能永續執政而已。惟筆者不解的是,「以台灣加入聯合國」不就等同於游錫的「正名」主張,何以執政團隊要傾府、院、黨之力,全面封殺游的提案呢?
再者,如果是要爭取中間選民等知識份子、中產階級游離票源,又為何要否定「中華民國」國號,而羞辱、消費「雙十國慶」呢?這樣政治上的小動作,難道不怕引起中間選民反感嗎?不也間接證明謝長廷的「開放陸資」溫和政見,是謊言嗎?
總統府拒掛「中華民國」字樣的意識形態情結,已給了台灣人民最明確的答案,看來謝長廷終究是要屈服在有如「佛地魔」的陳總統手掌心中,而無法做區別與切割,謝長廷還能指望陳總統接黨主席後,幫他抬轎嗎?
唉!今年的國慶注定是在藍綠政客各自表述下的變調「雙十」,也讓人領教到政客「權力掠奪」的殘酷、矛盾本質與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