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聽說這麼一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太太,領著自己的小孫子在海邊玩,突然一個巨浪把小孫子捲入了海裡。老太太不會游泳非常無助,她大喊:『上帝啊!救救我的孫子!』也許是上帝聽見了她的祈禱,又一個浪過來把小孫子毫髮無傷地送回了老太太身邊。老太太抱著孫子,非常感動,她接著對上帝說:『我孫子還有一頂帽子呢?』」圖/dribble
文/萬維鋼
我最近聽說這麼一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太太,領著自己的小孫子在海邊玩,突然一個巨浪把小孫子捲入了海裡。老太太不會游泳非常無助,她大喊:『上帝啊!救救我的孫子!』也許是上帝聽見了她的祈禱,又一個浪過來把小孫子毫髮無傷地送回了老太太身邊。老太太抱著孫子,非常感動,她接著對上帝說:『我孫子還有一頂帽子呢?』」
這個笑話的精神是「重要和不重要」。如果你孫子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就別在乎帽子了。我們考慮重要事情的時候,得善於忽略不重要的東西。最起碼的判斷標準,就是「數字大小」。這個道理似乎特別簡單,但是判斷大小其實沒那麼容易。
生活中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有的人買生活必需品的時候非常節省,買奢侈品的時候特別大方;有的人能為幾十塊錢貨比三家,面對人生重大選擇卻異常草率。忽略小事不是因為「大膽」、不是「個性」,而是「理性」。重視小事就等於忽略大事。你必須學會判斷輕重緩急,把精力和資源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抓大放小 量級思惟
美國給退休人員發放的社保基金有個漏洞。有的人已經去世了,但是可能家屬故意不報、也可能系統有問題,他的銀行帳號還能收到社保基金。每年因為這個漏洞,美國財政損失達3100萬美元。那麼面對這麼大一筆錢,是不是應該趕緊想辦法修補漏洞呢?有人做了計算——這3100萬美元,相當於美國每年發放社保基金總數的0.004%;也就是說,社保基金發放的準確度高達99.996%,這簡直是非常完美的系統!到了這個程度如果還想再做得更加完美一點,你往往需要花費巨大的行政成本——這個代價可能遠遠高於3100萬美元。
什麼東西都有弊端,但不是所有弊端都必須糾正。做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很多情況下如果你做個計算,利弊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統計物理學家稱它們在不同的「數量級」—— 也就是10的多少次方,一個數量級的差距就是差10倍。
若能夠不顧心理沖擊,試著使用這種「數量級思惟」:別人看3000萬美元很多,他看3000萬美元很少;別人認為這個事兒實在受不了,他對這個事兒根本不在乎。這種「大人有大量」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養出來的,是算出來的。
見識過、計算過、能做出理性決定,這才叫「有膽有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