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當音樂碰上國文,兩者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答案是培養出孩子良好的中文根基及對語文的熱情。透過桃園縣仁和國中國文教師段梅芬的巧思,把兩個看似不相干的學科巧妙結合,不只造就出一堂創意十足的國文課,更激發出孩子的學習動力。
「文章有所謂的起承轉合,音樂也能讓人感受到喜怒哀樂」,段梅芬表示,如同一篇好文章能讓人感動落淚,音樂也有「內在意涵」,隨著音符起落,讓聽者動容,兩者間有共通之處,因此她發想,將音樂與國文結合,讓學生從悠揚樂聲中激發文思。
在如此理念下,段梅芬開始將音樂作為國文課的暖身運動,讓學生從樂聲中感覺創作者要表達的意境,進而培養寫作思緒。不只如此,就連上作文課前,她也會播放古典樂,沈澱學生思緒。
除用音樂啟迪學生「文學心靈」外,段梅芬更運用多元方式培養學生「寫作功力」。像是為了訓練「白描」能力,她要學生帶一樣東西到課堂;有人帶玫瑰花、奇異果等,大夥仔細瞧,各個物種勾勒出學生的想像力。
此外,段梅芬也常帶學生到校園進行「生態觀察」;學生驚訝地發現,原來平日見慣的花草,定下心仔細觀看,也能有這麼多讓人驚喜的發現。
段梅芬說,即使再「平凡」的事物,也有「不平凡」之處,只要細心觀察,即使是自家花園,也能有如一座「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