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釋放出可能降級的訊息,民眾及業者對於庶民經濟的復甦抱持期待。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說,此時也應思考癌症及慢性病病人的治療是否因疫情受到延誤,疫情期間病人對醫院的利用率減少,可能延誤早期治療,健康蒙受損失。
根據英國、法國、美國之研究,治療最容易因疫情延遲的癌症,包括婦科癌症、肝癌、頭頸癌、乳癌、血癌,因延誤治療而顯著減少存活的則為肛門癌、膀胱癌、乳癌、腎臟癌、直腸癌。
正常治療
每18人多活1年
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英國去年針對九點四萬名需要手術的癌症患者進行追蹤,正常治療狀況下,每治療十八人就可以讓人多活一年;延遲治療會導致生命損失,延遲六個月治療,所損失的生命是延遲三個月的兩倍以上。
王威淳指出,英國大流行前癌症診斷有三步驟,篩檢、兩周的等待轉診期、急診,學者透過模擬延遲診斷情境,評估疫情對於癌症死亡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根據等待轉診期被延誤的程度,英國三點二萬名乳癌患者損失的人年數,可高達九千零三十三到九千二百六十一人,五年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七點九到九點六,非常可觀。
不只是英國,法國研究也有類似發現。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法國癌症研究中心探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所受的影響,以及對二十一種癌症死亡的影響。結果發現,在二○一八年一月到二○二○年十二月期間,有百分之六到八的患者治療延遲超過兩個月,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癌症包括婦科癌症、肝癌、頭頸癌、乳癌、血癌。隨著疫情恢復時機的早晚,五年內的額外癌症死亡個數可高達八十八到一百四十五人,額外癌症死亡率增加百分之四點四到六點八。
存活差異
與種類、期別有關
美國二○二○年三到五月六點九萬名癌症病人資料顯示,延遲治療導致存活差異與癌症種類和期別有很大的關係,年齡、所在地、共病、新冠病毒感染風險等,都會有影響。其中,因延遲治療而顯著導致存活時間減少的癌症為肛門癌、膀胱癌、乳癌、腎臟癌、直腸癌。
最近,加拿大與英國的研究團隊發表一項統合分析報告,從二○○○年一月一日到二○二○年四月十日為止,共有三十四篇文獻關於十七種癌症與遲延治療的研究。
研究指出,在外科手術方面,只要延遲一個月,平均會增加百分之六至八的死亡風險,大腸癌會增加百分之六,乳癌會增加百分之八。
至於傳統性全身性治療,則會增加百分之一到二十八的死亡風險,乳房保存手術後的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延遲一個月最高會增加百分之九,子宮頸癌會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三,延遲愈久風險愈大。
總而言之,癌症治療的千萬延遲不得,最近由於新冠病毒流行,很多病患不願意到醫院接受治療,應盡可能在診斷後早期接受治療,降低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