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用餐 遠離病毒 注意對流 首選戶外

 |2021.07.20
1208觀看次
字級
避免染疫,戶外用餐是最安全的選擇。圖/123R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微解封」原本放寬餐廳用餐規定,但在各縣市政府擔心疫情仍不穩之際,紛紛收回,未來若解除三級警戒,外出用餐的安全性到底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點複雜。科學家仍在對新冠病毒傳播方式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更不用說餐廳通常有複雜的通風系統,且每家狀況不同。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骨科醫學院醫學副教授Peter Gulick提醒,如果餐廳使用循環空調系統,必須小心的是,病毒可能會從這張桌子被帶到另一張桌子,特別是在還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以下是專家對於外出用餐的建議。

室內座位

避開空調進氣口

新冠病毒要依靠空氣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只是說話時,氣溶膠就會漂浮在空氣中。良好的空氣對流可以稀釋並吹走這些微粒。

因此,戶外用餐是最安全的選擇。醫療保健公司Grand Rounds Health的流行病學家Tista Ghosh建議,如果在室內用餐,最好坐在敞開的門或窗戶附近,新鮮空氣會稀釋病毒顆粒。

選擇餐桌之前,除了看餐桌間的距離、門窗是否開啟,建議也詢問餐廳如何處理通風問題。通風系統清潔了嗎?有沒有便攜式空氣淨化器都要考慮。

空調在病毒傳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疾病管制局去年七月發表,關於一家中國大陸餐館爆發新冠疫情的研究中,一名感染者的病毒傳播給幾英尺外的人,可能是因為被傳染者坐在空調進氣口附近。這個例子顯示通風的重要性,畢竟用餐時沒辦法戴著口罩。

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食品與社會計畫執行主任Corby Kummer建議,應避免坐在進氣口附近,因為進氣口通常位於牆上或天花板。如果是空調是室外循環,坐靠近通風口是可以的,建議入座前先詢問。他認為坐在靠廚房附近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建築法規要求廚房必須有強大的排氣系統,將空氣向上通風,因此廚房通常有更好的通風。

減少交談

選人流較少區域

不過,Gulick提醒,靠近廚房或許通風較好,但此區也是人員進出流量大的區域,他認為坐在較少人流的區域更安全,即使他已接種疫苗,用餐時仍會堅持坐在較偏僻的座位。另外,坐在吧台絕不是好主意,通常坐在吧台會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常免不了交談。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說法,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不太可能重症住院或死於新冠病毒感染。

早期研究發現,疫苗可以防止沒有症狀的人將病毒傳播給他人。但免疫力低下的人仍可能攜帶病毒,因為他們的抗體水平較低。還有一些未知數,例如疫苗的免疫力可持續多久、是否需加強注射。

儘管已接種疫苗,仍要留意可能未接種的客人或餐廳人員。出門前權衡自己的風險,不要放鬆警惕,室內用餐務必遵守餐廳關於座位和戴口罩的安全規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