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昨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圖/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的「第十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昨舉行線上頒獎典禮,自國小到大專校院,共有兩百二十所學校獲選,將「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理念,融入校園生活。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委暨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十年有成,共挹注一億一千萬經費,逾一百六十萬學生受惠,「尤其疫情期間,推動三好校園運動意義更加深遠,能消除疫情期間產生的人與人隔閡,讓社會再現溫情」。
課程融入真善美
帶動人我和諧
「世間最寶貴的人,就是讀書的人、教書的人,你們來為莘莘學子們教育,謝謝你們,感謝你們。」昨天頒獎典禮也播放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勉勵影片,讓線上三百多位參與者,都為大師九十歲生病後仍心繫教育,感動不已。
「品德是影響一輩子的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除感謝參與學校推行三好,更開示「三好」是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對應著佛教常說的身口意,「實踐三好運動能帶動人我之間的和諧,乃至工作場所、家庭、社會都能達到圓滿境界」。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楊玉惠分享,每次審查過程中都很感動,各級學校都想方設法將三好精神、真善美概念融入課程、活動中,「教育部也致力推動品德教育,兩者有加乘作用,透過三好校園,品德教育能在校園中發揮更大效益,進而拓展到社區和家庭,希望全國所有學校共同推動」。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副主委、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三好精神是一股改變社會、安定人心的重要力量,「做好事可以給人方便;說好話可以給人信心、希望、歡喜;存好心,心念會帶給環境巨大的影響,當大家心變清淨了,社會會更和諧,世界會更美好」。
18校連5年入選
榮登典範學校
這屆連續五年獲選「三好校園」的學校共計十八所,榮登典範學校;因此昨天也邀請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楊昌裕,和連續五年獲選三好校園的新竹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劉于菱、台北中山國中校長周婉玲、台中塗城國小校長劉淑秋,暢談學校深化三好後的具體成果與改變。
劉于菱表示,竹特是唯一連續五年參與三好實踐學校的特教學校,藉由印製品德教育聯絡簿、結合各節慶辦理感恩活動,讓學生實踐與建立良好品德,「感謝主辦單位給竹特機會,讓竹特循由三好教育的推行,建立與家庭、社區良善的聯繫網,帶給孩子們更多正向的能量」。
周婉玲說,中山不僅設計三好生活閱讀趣、三好藝文文學展演等活動,也帶孩子們做社區服務、食農教育、生態關懷、食物銀行、生命教育探索體驗等,「行三好就是要讓三好精神落實在生活中,涵養謙卑柔和的情懷,傳遞關懷、傳遞愛」。
劉淑秋也分享百年老校、走過九二一重建的塗城國小,如何透過典範學習區、三好打氣站、失物招領愛心好讚、小城田園幸福農場等環境改造,落實真善美的三好精神,「三好校園的魔法,讓塗城在校地不足的情況下,班級數仍然年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