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群」,是家庭重要支柱,但疫情期間,不僅面臨工作、經濟等壓力,還有親子關係緊繃、不知如何照料好長輩等家庭困擾,簡直是「腹背受敵」。
身心科醫師李敏珊指出,三明治族群若發現「看什麼都不順眼」時,是身心不平衡的警訊,建議應先穩定情緒、釐清問題,再去照顧他人。
「小朋友拿杯子喝東西,隔一下子忘記,又拿一個杯子來裝」、「冰箱開開關關讓人煩躁」,李敏珊發現,媽媽們希望能控制「家裡乾淨度」,但現在一家人整天待在一起,相處時間長,難免出現生活習慣不合,空間、時間畫分不清等問題,便容易吵架。
李敏珊建議,吵架時先至別的空間冷靜,避免口出惡言;可安排「親子共讀」時間,了解小朋友對同一樁事件的反應,尊重小朋友特質,家長可以順便分享自己的看法,促進親子溝通。
在長輩照顧上,李敏珊表示,有些長者因疫情返家同住,晚輩都會擔心自己帶病毒回家傳染給長輩;有的長輩老想往外跑,有的怕打疫苗會猝死,各有不同狀況,令有扶養之責的中年男女十分擔憂。
建議可讓長輩聽廣播、有聲書或看電視,有話題後再開啟精神層面的交流與陪伴,有益雙方交流。
此外,三明治族群也要處理自身壓力李敏珊指出,疫情下有人收入減少,有人居家辦公,讓不少主管認為省掉通勤時間,反而應做更多事,導致上、下班界線變得不明顯,時時處在緊繃狀態。
李敏珊建議,三明治族群可以跟同齡者交流情緒,討論近期發生的事情,一起處理問題,調整好生活節奏,先穩定自己,再照顧他人,以緩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