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人體的腳掌汗腺量最多,腳底流汗量因此很大,夏天氣候悶熱潮溼,腳臭問題更為嚴重。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指出,汗多、悶熱封閉環境,容易孳生細菌、黴菌,都是導致腳臭的主要原因。有「香港腳」及「灰指甲」問題的人,因黴菌感染加上腳汗分泌,會讓腳臭味道加重。
也有國外研究發現,腳臭發生會受到情緒影響,當情緒改變、有緊張壓力時,會促進腳底排汗,經細菌分解代謝而產生腳臭味道。
避免腳臭的發生,皮膚科醫師趙彥宇表示,足部或腳趾縫的皮屑、指甲的藏汙納垢都要徹底清潔,夏天常穿的涼鞋、雨鞋也會「卡皮屑」,民眾若未定期清潔,反覆穿著這些鞋子,就容易產生腳臭。
尤其當天穿的襪子,務必當天換洗,迅速晾乾。趙彥宇指出,人造纖維如尼龍製的襪子容易發臭,若腳有流汗,襪子會臭,一定要盡速洗淨,避免腳臭味道殘留;平時可以選擇穿棉質、吸汗的襪子,較不容易產生異味。
趙彥宇提醒,平時洗澡時需注意腳皮、死皮有無完全清潔乾淨,洗澡尾聲時,腳部角質應該已軟化,建議可用手搓揉腳部,去除角質,若仍有許多死皮,可使用酸類塗抹腳部,溫和去除角質。
許多民眾會使用足膜或用搓具搓腳,趙彥宇說,如果足膜使用時間過長,會對腳部過於刺激,容易傷害皮膚;直接使用搓具搓腳,除了會造成足部傷害,還會刺激角質生成。
鄭惠文建議,出門前,可以塗抹含「鋁鹽」的足部止汗劑,或噴灑除臭爽身粉,出外時隨身帶一條小擦巾,如果腳流汗時可以擦拭。
外出鞋應該交替穿著搭配,到了定點上班、上課地方後,可再換穿拖鞋,均有助於維持腳部乾燥、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