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品洋希望追隨哥哥曾家鋐的腳步,進入職棒。圖/曾品洋提供
受傷期間維持訓練,陳柏清身體素質變得更好。圖/南華大學提供
文/記者鍾亞芳專題報導
中華職棒32年選秀7月12日舉行,一度「因傷棄棒」的曾品洋、陳柏清,在歷經掙扎後,決定追隨佛光山南華大學學長們的腳步,挑戰職棒殿堂。
今年將從南華畢業的曾品洋,小時候跟著哥哥曾家鋐一起打棒球,國三時右手骨折受傷,打亂畫好的挑戰職棒藍圖。
一開始,曾品洋沒有打算動刀,只想讓傷勢自行癒合,然而發展不如預期,手傷不但沒好,甚至影響投球,高一上學期末,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開刀後等待骨頭癒合,至少需1年,加上投球細節及體能調整的恢復時間,曾品洋暗自盤算,「高中階段可能無法出賽,畢業後恐怕也沒成績能挑戰職棒或考取大學球隊」,於是離開球隊,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
曾品洋當時去紡織工廠當作業員,「每天早上8時做到下午5時,下班後立刻趕到學校上課,沒有時間運動,周六還要加班。那是我最想念棒球的時候」,加上曾家鋐一直鼓勵他回到球場,潛在的棒球魂又被勾起。
「我心想,最差的結局,不過就跟眼前一樣,沒有太大差別」,曾品洋接受哥哥的建議,報名參加南華棒球隊招生測試,在測試會投出138公里的球速,這對將近3年沒接受正規訓練的他而言,是大大的鼓舞。
這次測試,曾品洋沒有被錄取,但他決定堅持下去,先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磨練,去年再轉學到南華,藉由更高強度的訓練環境自我精進,參加味全龍隊測試會。
曾經迷途的曲折,讓曾品洋懂得珍惜,加上南華教練團指導,技術大有進步,均速已達145、146公里左右,今年春季聯賽更投出152公里的速球。
曾家鋐在2020年選秀會上被中信兄弟隊帶回,曾品洋期待能和哥哥站在同個舞台,決定投入選秀,「算是給自己的畢業測試,也是給長期支持我的家人最棒的回饋」。
際遇相似的還有陳柏清,他在南華大學三年級時,也因手傷,產生不如歸去的念頭。
大學前兩年沒有突出表現,陳柏清甫升上大三後,投球手左肘韌帶撕裂傷,當時以每月1次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治療、逐次觀察復原狀況,但等了4、5個月後,狀態不如預期。
雖已準備放棄,但陳柏清心裡還有一絲渴望,儘管無法上場比賽,仍維持重量及體能訓練;沒想到這個初衷,讓他等到了變化,某次練習時,發現投球不再受困傷勢,訓練成果也反映在投球品質上。
在失而復得的旅途中,南華的禪修課程,替陳柏清帶來幫助,「有安定身心的作用」;傷癒後,他也成為南華勝利保證,今年春季聯賽繳出3勝1敗的佳績,總教練蔡仲南鼓勵他勇敢挑戰職棒、投入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