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手指和腳趾都充滿表情與張力的許芳宜腳尖踮著、踩過多少痛苦。她的體會是:「舞蹈不只是舞蹈,而是認真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的學習。」
在「拉芳‧LAFA」光潔的地板與明亮的長鏡前,許芳宜的身姿疾如貓的跳躍,在這一天,她宣告自己脫離雲門舞集的光環,告別恩師林懷民的倚重,單飛向沒有月薪、沒有保險,卻還得養員工的必須自己擔負全責的明天。
不是國際巨星
被譽為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的傳人,「舞蹈」雜誌評選她為全球二十五位最受矚目的舞蹈工作者之首,登上雜誌封面,還榮獲亞美商業發展中心與紐約美國華人藝術協會頒贈「2006傑出亞裔藝術家獎」,旅行轉機時,也常有陌生人問她:「你是那個台灣很會跳舞的舞者嗎?」
她以微笑答禮,但從沒因此自視「國際巨星」。
老師林懷民曾說,許芳宜把台灣人「愛拚才會贏」發揮得淋漓盡致;堅持、固執,「那個專注是全部的」。
一切榮耀都真實,「但從現在開始,我是媽媽、帳房、清潔工、總管……,表演的空檔中,還要跑出來不斷打電話。」她仰天一笑說,這選擇也許會很累,卻也很幸福。
有為者亦若是
對於自立門戶,許芳宜也掙扎過許久,「但是我想到當年林老師創辦雲門舞集時,一個人,一無所有,資源比現在少得多,卻形成今日的傲人成績,」她臉上有「有為者亦若是」的表情。
習慣一個人背著行囊疾行,朋友說,她的身影讓人想起鄧肯:「大家都走在路上時,她總是狂奔在沒有人的遠方。」兩個月前她在紐約演出「37ARTS」,這是巴瑞辛尼可夫第一次邀請亞洲藝術家駐村,大導演李安去看表演後,送她一句話:「妳才是台灣的門面。」然後問她:「台上不間斷的跳七十分鐘,這樣費力,妳能跳多久呢?」
許芳宜盤坐在木椅上沉思了一會:「我已三十六歲,這是現實的,但我的身體又告訴我,可以再開發。」比起一般的舞者,高中才學舞已算是極晚了,以致於養成凡事不但要靠自己,還得付出雙倍努力的習慣,細柔的她慣於正面思考,從不怨天尤人,如果台下喝采的觀眾不夠多,就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沒第二句話,就是努力再努力。
精力被磨損,但不傷元氣,這就是人生的功課 ,重要的是怎麼看待自己。
忘我舞動換來傷痕
「不要把觀眾買票看表演視為理所當然,只要自己用心在做就好,我不是大師,也不是長輩,我只是***。」而台下的觀賞者心被觸動而抽到那麼一下下,也就夠了。
「以身作則」是她的人生座右銘,「我只是做一件我決定要做的事。」擔任過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許芳宜常勉勵學生「不要害怕選擇,我們那個年代,一直抱怨學舞的環境不好,但如今我們有能力,應該付出努力去改善。」舞蹈是一條艱辛的路,一整天練舞下來,洗完澡,身體擦的可能不是乳液、保養品,而是痠痛藥,但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因為這是我決定要走的路」。
如果累了,只有想休息,沒有放棄的念頭。許芳宜說,當年她學舞,家人反對,其實反對是心疼她、怕她受不了,但「如今我用行動來證明我的決定。」
忘我的舞動換來渾身傷痕。練舞練到趾甲裂了還屬尋常,她曾兩度清楚感到骨頭應聲而斷,眼淚滾出來的同時,痛到站不起來。頸椎也受過傷,大腿四分之一處也裂過,得花很多時間暖身,慢慢尋找不讓身體再受傷的方式。在編舞家男友布拉瑞揚眼中,「連手指和腳趾都充滿表情與張力」的舞者,她在舞台上的逼人光采,腳尖踮著、踩過多少痛苦。
勇敢追夢的她的體會是:「舞蹈不只是舞蹈,而是認真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