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
廿世紀末,大家都很擔心「草莓族」的未來,因為文化水準下降,或只是流行文化的追隨者,被批評為沒承擔力、沒深度等問題的一代。但近幾年,這些族群中有人「三十而立」,在多元文化的世代中,也綻放出獨樹一幟的創業風格。然而,這些佼佼者畢竟是少數人,卻有人發現大學新鮮人入學,還需要父母幫孩子打掃宿舍。不僅從未想過如何獨闖天下,「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成長日子,更是完全抹殺下一代學習自己如何照顧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
同樣地,強調本土文化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也不必很怪異地強砍原承載豐富文化智慧的文本部份,凸顯出主流教育政策的干預現象。再加上仍未脫「考試掛帥」的升學文化,讓學生獨立自由思考的能力,早就被封鎖而欠缺成長的機會。因此,有些新生代並非心懷惡意,只想表達一己狹隘之看法,甚至於因聽不懂忠告而一意孤行。則在日常語言的交流中,出現粗糙、唐突及個人好惡等的語言表達,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了;但在佛陀的教法裏,這些問題並非不能改善。
佛典中描述像諸佛菩薩這樣的聖人,平日只要一開口表達,就「凡有詮辯,言辭清雅,聞者無厭,聽之無足,能為一切,作與樂拔苦因緣。」舉手投足之間亦是如此,完全展現出「不忍眾生苦」之正思惟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