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自由攝影的工作,讓我有機會旅行六、七十個國家。在旅行
過程中,發現不同的族群,因為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而產生極大差異的裝飾藝術和美學認知。
喀什米爾位於海拔4000公尺以上,有「亞洲的瑞士」之稱,四面高山環繞、溪流潺潺,處處是茂密的樹木與飄香的茶花,昔日的蒙兀兒歷代君王,每逢夏季就暫時遷都至此地,被譽為「人間天堂」。
然而,一九四七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後,位於印度北方的喀什米爾就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紛爭的焦土,讓這遺世獨立的樂土充滿紛擾與戰亂,也使得喀什米爾人的生活更為難困。
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索納瑪山區的遊牧民族,常見他們趕著羊、驢,身上還駝著家當的身影,一家人就在竹子圍籬的帳篷裡,當牲畜將草吃完後,就將圍籬拆掉繼續尋找下一塊棲地,居無定所的生活,也讓喀什米爾的小朋友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山區寒冷,經常下雨,婦女披著羊毛披肩以保暖,深邃的眼神充滿對外來者的不安和猶疑。
(喀什米爾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