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織蓆當編蒲,八尺銀床妥貼鋪;
夏日涼生冬日暖,勝他異草拂龍鬚。
李鴻儀〈詠台北內山番社雜詩〉
清朝以前,台南以北的地方,大多稱台北。據作者註解,本詩是
描寫清光緒年間(一八八七年左右)的彰化縣,即今台中大甲地區的製蓆產業。
該地所產的「異草」,比中國大陸產、也用於製蓆的龍鬚草還要優良,而且那時就已是家家織蓆的盛況,所製的草蓆夏涼冬暖。品質上等者,甚至價值萬錢,夠格作為進京上貢的珍品了。
大甲藺又名蒲草、蓆草。世界分布範圍極廣,亞洲溫帶地區的河口沼澤地、歐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的濕地均有之。原產於台灣,生長在中部以北和東北部的河口濕地和沿海魚塭。大安溪下游的苗栗苑裡,宜蘭的五結、冬山目前尚有分布。大甲藺具有堅韌的莖稈,自古即使用來編製草蓆或其他日常用品。
陳貫為新竹人,於光緒年間寫了一首〈趣園閒居雜詠〉詩,云:「青青藺草擘花傍,三五嬌娃學織忙。低語端陽佳節近,好將小簟易香囊。」
「藺草」即大甲藺,詩中提到連小女孩都在學習織蓆的方法,年幼者負責編織小蓆(小簟),織成的小蓆還可換取端午節用的香囊。
另外,從道光年間「洋印花綢為腳纏,嘉文草席當帆吹。世間暴殄知多少,莫笑漁人事倒施。」一詩可知,大甲藺編製的草蓆與遠道進口的印花布料,當時同為價昂難得的珍物,但是不識其價值的人卻拿來當風帆及作纏腳布,以此諷喻世人暴殄天物,真是太可惜了。
除了編製草蓆,大甲藺的製品還有草帽、提包、背籠等,都是台灣早期的生活必需品。日本時期曾大量外銷到日本內地,受到日人的歡迎。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