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人士對西楚霸王項羽總是有種說不來的感情,是惜才也是惋歎,更多的是為他的功敗垂成而扼腕,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跟司馬遷一樣,抱持著「不以成敗論英雄」的看法,咸認項羽是蓋世英雄,甚至有了「命中注定」「非戰之罪」的憐才論調。
事實上,楚漢相爭最終定出高下的原因不一而足,論出身、論武功、論謀略,項羽都在劉邦之上,鉅鹿之戰後,任上將軍的項羽已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鉅鹿援趙後,命士卒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大敗秦軍,至此各路諸侯無不稱臣,此時的項羽是何等威風啊!
劉邦初時兵力不足,難與項羽抗衡,然而劉邦的知人善任、虛心接納諫言是具有英雄氣魄的項羽所不及的,短短九年之間,情勢逆轉,項羽兵困垓下,自刎烏江,由對手劉邦稱帝成了漢高祖。
項羽何等氣壯山河都不免痛失天下了,我若沒有劉邦的「四兩命」,失敗又待如何?這句話,被用在竭盡全力仍無法達成理想的人身上,是有一定的撫慰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