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人焦慮不安 靠5招可調適身心

陳玲芳 |2021.06.15
81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新冠變種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國內疫情三級警戒從兩周、四周延長到六周,國人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專家提醒,現階段除了加強外在防疫,也要預防可能衍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四原則、五方式、六字訣可幫助大家度過心理難關。

根據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今年三月發布調查發現,美國成人因新冠病毒引發的擔憂、壓力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比例,從去年三月初期的三成二,經過短短四個月(同年七月)已增至五成三,其中遭受影響最嚴重族群為年輕人與婦女。

年輕媽媽壓力尤高

應維持人際互動

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去年八月發布調查,美國於去年四至六月新冠疫情期間,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也較二○一九年同期增加。調查對象包括九千八百多位十八歲以上成人,結果顯示,逾四成出現不良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或憂鬱症狀超過三成,與疫情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約二成六。

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從上述研究可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民眾的心理健康產生惡化,台灣正處於三級警戒期間,對就學、上班的民眾影響最大,其中女性尤以有高中職以下孩子的年輕媽媽,壓力相對較高。

不過,與國外不同的是,台灣的老人家也很關注疫情變化,緊張型的年長者因此變得更加焦慮、擔憂自身被感染,進而出現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

他建議,疫情期間應維持規律生活型態,勿整天看媒體報導,可將多餘時間拿來做平常沒時間做的事,如看書、園藝、居家運動等,增加身體活動量,幫助夜間入睡。也可透過視訊、電話維持人際互動,適度補充營養素,飲食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

他提醒,本身有焦慮、憂鬱、躁鬱或失眠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疫情期間更要維持穩定的服藥習慣;因疫情承受更多負擔的照顧者,若發現自己產生恐慌、焦慮、吃不下等不良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減少接收疫情新聞

6字訣找回喜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認為,在外界紛擾不安之際,正是向內尋求平靜的重要時刻。她建議民眾透過五個方式,幫助自己在疫情期間維持健康身心。

一、減少新聞訊息;二、專注可控事物;三、寫日記、列重點;四、維持生活動能;五、檢視自我情緒,透過憂鬱檢測軟體,覺察自身情緒狀態是否有別於以往,如較易發怒或鬱悶等。

衛福部八里療養院醫師羅育騏表示,疫情期間感到不安,可透過「心近平安喜樂」六字訣來幫助自己與身邊的人,六字訣代表四個原則,包括「心近」:與人線上互動時,應互相尊重並且抱有同理心,讓人心距離更接近;「心平」:減少接收過多疫情相關新聞,不隨便聽信及散布未經證實的謠言,心理自然平靜;「心安」:減少危險情境暴露,心則安定。


與親友改成遠距視訊或電話聯繫,同時維持居家健康作息,心則喜樂。羅育騏說,因防疫需求,不適合親友聚會或跨縣市移動建議多以電話、視訊或電子郵件等方式與親友保持聯絡,並維持正常居家健康作息,如此有助於壓力的宣洩,心情自然喜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