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綉
迎接端午佳節的到來,在台灣有南部粽、北部粽、客家粽、鹼粽等,種類眾多,也各有擁護者,但提起螞蟻粽,您大概很陌生吧。
筆者的好友年少時住在海南島山區,曾聽她提過「螞蟻粽」的風俗。初次聽到時,好奇又不解:「為螞蟻做粽子嗎?多不可思議!誰來做?為了什麼而做?」
好友告訴我:「住在海南島山區的居民,對大自然存有熱愛及敬畏之心,認為人能夠立足在這塊土地上,有賴大自然萬物的滋養,即使小如昆蟲亦有其貢獻。佳節來臨,人們品嘗粽子的美味之時,也該藉此時機犒賞其他生物,有福同享,讓牠們打打牙祭,於是有了螞蟻粽的習俗。」
「螞蟻粽只有螞蟻可以吃嗎?怎麼做呢?」我好奇問道。
好友說:「螞蟻粽只是統稱,我們會將蒸好的粽子取一個綁在樹上,歡迎萬物一起來享用。作法是用油把辛香料爆香後,加入糯米、五香粉、醬油一起拌炒至熟,包裹粽子時再添加煮熟的花生及香菇,並做成長方形,這是我們代代相傳食用的粽子;而作為螞蟻粽的那個粽子,體積特別大,分量特別重,代表對萬物的謝意。」我想,在現代社會,如果以衛生觀點來看螞蟻粽,自然不是很恰當,然而當地人對萬物生靈的善意,及物我平等的觀念,才是更加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