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在家十大困擾 「小孩在家教育」排第一 |2021.06.08 語音朗讀 14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疫情讓居家時間變多,許多民眾認為小孩居家學習是最大困擾。圖/Pexels 【本報高雄訊】本土新冠疫情嚴峻,自5月進入全國三級警戒後,大幅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讓許多人的居家時間增多。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InIn (Information & Influencer)合作,彙整各社群平台、討論網站等網友話題,分析這一個月以來,因為生活改變所帶來的困擾前十名,結果名列第一、最讓人困擾的是「小孩的在家教育問題」。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InIn合作,彙整各社群平台、部落格、討論網站討論聲量,統計過去一個月來網友對疫情帶來的困擾前十名如下。一、小孩在家教育問題;二、身體無法放鬆而產生各種不適;三、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確診者;四、政府取得疫苗問題;五、更瘋狂進行各種網路購物;六、好想運動不知道該怎麼辦;七、家人相處;八、政治人物的惡鬥;九、找不到方法可以紓解心情;十、在家工作效率變差。圖/Unsplash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因疫情關係在家時間增多,對小孩管教及家人之間的相處問題相對躍上檯面,再加上盡量減少外出,也衍生運動與購物習慣的改變、在家工作等問題,這都是過去不曾發生的問題。高雄大學資管系主任丁一賢表示,多數人因為生活型態劇烈改變,可能一時還無法適應,建議多利用各種網路平台讓自己更輕鬆看待這次的疫情。圖/Unsplash丁一賢建議,像是與家人追一下以前很想看的影集或電影,上網搜尋各種在家運動的影片自學,利用視訊軟體定期與三五好友聊天,搜尋各種美食好康等,都可以適度放鬆心情,避免因為過度緊張而讓自己莫名產生各種不適感。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楊書成建議民眾,不應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疫情的相關新聞上,除了每天定時了解疫情指揮中心的公開訊息外,避免一直觀看政論節目、與朋友在網路上討論或分享不明來源的訊息。此外,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盡可能不要外出,就不會陷入因隨手可得的資訊而做出誤判的心理問題,也不會因為政治紛擾而讓自己心情變差。 前一篇文章 民生防疫物資箱捐弱勢 艾瑪絲、配客嘉10企業響應 下一篇文章 乳糖不耐症、純素食者 營養師:可從植物奶補鈣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連署造假 南檢開起訴第1槍融和地貌 東莒猛澳港務大樓落成禿鷹操作匯率 央行專案金檢央行阻升 台幣守住30元嘉市民生公園 水綠廊道竣工海域勤務 無人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