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在家十大困擾 「小孩在家教育」排第一 |2021.06.08 語音朗讀 14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疫情讓居家時間變多,許多民眾認為小孩居家學習是最大困擾。圖/Pexels 【本報高雄訊】本土新冠疫情嚴峻,自5月進入全國三級警戒後,大幅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讓許多人的居家時間增多。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InIn (Information & Influencer)合作,彙整各社群平台、討論網站等網友話題,分析這一個月以來,因為生活改變所帶來的困擾前十名,結果名列第一、最讓人困擾的是「小孩的在家教育問題」。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InIn合作,彙整各社群平台、部落格、討論網站討論聲量,統計過去一個月來網友對疫情帶來的困擾前十名如下。一、小孩在家教育問題;二、身體無法放鬆而產生各種不適;三、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確診者;四、政府取得疫苗問題;五、更瘋狂進行各種網路購物;六、好想運動不知道該怎麼辦;七、家人相處;八、政治人物的惡鬥;九、找不到方法可以紓解心情;十、在家工作效率變差。圖/Unsplash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因疫情關係在家時間增多,對小孩管教及家人之間的相處問題相對躍上檯面,再加上盡量減少外出,也衍生運動與購物習慣的改變、在家工作等問題,這都是過去不曾發生的問題。高雄大學資管系主任丁一賢表示,多數人因為生活型態劇烈改變,可能一時還無法適應,建議多利用各種網路平台讓自己更輕鬆看待這次的疫情。圖/Unsplash丁一賢建議,像是與家人追一下以前很想看的影集或電影,上網搜尋各種在家運動的影片自學,利用視訊軟體定期與三五好友聊天,搜尋各種美食好康等,都可以適度放鬆心情,避免因為過度緊張而讓自己莫名產生各種不適感。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楊書成建議民眾,不應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疫情的相關新聞上,除了每天定時了解疫情指揮中心的公開訊息外,避免一直觀看政論節目、與朋友在網路上討論或分享不明來源的訊息。此外,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盡可能不要外出,就不會陷入因隨手可得的資訊而做出誤判的心理問題,也不會因為政治紛擾而讓自己心情變差。 前一篇文章 民生防疫物資箱捐弱勢 艾瑪絲、配客嘉10企業響應 下一篇文章 乳糖不耐症、純素食者 營養師:可從植物奶補鈣 熱門新聞 01公費教師解約率15% 寧賠20萬轉職2025.04.1402【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2025.04.1303大阪世博開幕 科技世界秀台灣2025.04.1304警員參訪多倫多佛光山 認識人間佛教2025.04.1405佛光寶寶祝福禮 名古屋佛光山慶佛誕2025.04.1406【朗朗晴空】菩薩摩訶薩2025.04.1307超萌白衣天使 羊駝療癒人心2025.04.1408【遊藝筆記】羅浮山下梅花村(下)2025.04.1509【森活玫語】玫瑰玫瑰我愛你2025.04.1310【閃文集】民歌五十2025.04.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北市黨部遭搜 藍北檢抗議新北商辦交易 去年破百億元賴:政府每天遭網攻240萬次囤房稅2.0搶設籍 3月設籍戶數年增4.8%卓揆:反傾銷調查 防陸洗產地捷運三鶯線 測試無人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