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為大眾解說,南島佛光山的佛建築理念。圖╱南島佛光山提供
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左一)為大眾解說,南島佛光山的佛建築理念。圖╱南島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記者心昇基督城報導】為振興震後基督城的都市發展,紐西蘭公益團體Te Pūtahi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and City MakingTe Pūtahi 於十五、十六日舉辦「基督城開放日( Open Christchurch)」,甄選在地具代表性的四十六座建築、古蹟開放讓民眾參觀,包括新舊市政廳、植物園、藝術廊、劇院、鐘樓、綠建築、新穎時尚的建築、歷史悠久的學校、教堂等,南島佛光山是入選建築中唯一的佛教道場,兩日共吸引逾千人參觀。
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是星雲大師送給基督城的禮物,希望為大眾提供服務,讓大眾感受道場的寧靜。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帶領南北島佛光人、青年十餘人組成導覽團隊,Te Pūtahi團體也派出三名義工支援,大家共同在服務中實踐「給」的精神,在建築內涵參學「人間佛教行者」的智慧。道場以六個定點進行導覽,分別為建築外牆、中庭、體驗教學區、美術館、時光隧道和如來殿。每位參訪者都貼有悉達多太子貼紙,作為參訪表徵,並獲贈一本闡釋紐西蘭佛光山建築理念的書籍《人間》。
寧靜氛圍 接引大眾
參訪者不乏建築師、設計師及教師等專業人士,他們對道場充滿好奇,紛紛提出建築設計理念、工程手法、建築對環保生態的影響等疑問,佛光人詳細解說,為參訪者帶來許多寶貴知識。
南島佛光山入選「基督城開放日」基於幾個特點:龍門石窟外牆上四大菩薩的設計,創新獨特;整體建築完美結合東方藝術及西方技術;以天然原始建料打造,體現佛教樸實的美德;鬧市中提供寧靜優美的休閒空間;如來殿「開門見山」的設計,看見佛陀守護人民的慈悲;建築內有充足多元的硬體設施。
基督城副市長Andrew Turner很高興道場獲選為開放日建築之一,讓普羅大眾認識這個建設獨特且富有內涵的建築,從而感受身心靈的平靜。
前警署部基督城地區刑事女警監 Virginia Le Bas表示,南島佛光山的建設非常有創意,充分表達佛教的禪意和「給」的精神。她特別很喜歡在享用滴水坊餐點、參觀佛光緣美術館,道場的寧靜氛圍令她感受到身心舒暢。
當代設計 以人為本
「難以置信這是一座佛教寺院!」退休建築設計師Eric Dally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到訪南島佛光山,並以簡潔俐落的字眼形容整體建築:當代的、新穎的、非凡的、卓業的、歡喜的。想了解宗教藝術的Hayley Mclachlan,被道場的建材、美感與實用性深深攝受,原本她只是想停留片刻就離開,在熱情義工深度導覽下,待了將近一小時,為這次參訪感到收穫滿滿。
「基督城開放日」為南島佛光山締造好因緣,讓民眾認識了解這座人間佛教道場。大部分參訪者表示,以後還會再來道場,繼續探索更多未知領域,同時遠離鬧市的塵囂,感受寧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