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合捏麵人技法 泥塑神佛攝人心 羅智華 |2021.05.27 語音朗讀 22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杜牧河認為,每種傳統工藝都有其學問與脈絡,泥塑神像亦是如此。 圖/杜昇鴻提供深厚的泥塑技法,讓杜牧河的神佛造像栩栩如生。圖/杜昇鴻提供深厚的泥塑技法,讓杜牧河的神佛造像栩栩如生。圖/杜昇鴻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說到捏麵人,不少人腦海中會浮現十二生肖、小叮噹、孫悟空等各式造型,這樣的手做技藝由來已久,有藝師致力將其發揚光大,像是出身捏麵人世家的杜牧河,從國小起跟著父親學做捏麵人,兼具天分與後天努力的他,因此打下雕塑根基,還踏上泥塑神像的工藝之路,以活靈活現的泥塑技法詮釋神佛造型,迄今投入創作一甲子仍不輟,更成立「喜灣雕塑工作室」,培育人才傳承技藝,獲頒文化部「人間國寶」榮銜。手持雕刻刀、雙眼炯炯有神地盯著佛像,儘管已經七十二歲的杜牧河,一創作便如初入行般那樣專注投入,展現「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嚴謹態度。說起學藝契機,他分享父親杜定仁就是捏麵人技師,從小耳濡目染下,看著爸爸用雙手捏製維妙維肖的作品,因此「有樣學樣」的他在十幾歲時,也能捏塑出各式各樣的人物造型,還能擺攤販售,靠著一技之長幫忙養家,減輕長輩經濟負擔。技藝超群 天賦加上努力儘管捏麵人技藝受肯定,想法創新的杜牧河不以此自滿,想方設法開創新局,讓自身技藝更上層樓。退伍後,他從零開始學習花燈、糊紙技藝,因緣際會下又拜黃順安為師,學習泥塑神像技法,不僅學得快,引他入門的藝師也相當賞識,因此一步步投入神佛泥塑領域。或許源自捏麵人的技藝堆疊,杜牧河有別於一般泥塑藝師,他把捏麵人與糊紙工法結合,加上他習慣在創作前先收集相關資料,以了解每座神尊的背景故事與文化脈絡,融入在創作的動作、神韻上,藉此彰顯泥塑神像的深厚內涵。杜牧河談到,所謂術業有專攻,每種傳統工藝都有其學問與脈絡,泥塑神像亦是如此,對細節的要求並不亞於粧佛、石雕或宗教彩繪。如同木雕藝師在雕刻神像前會有「開斧」儀式,泥塑在正式創作前也要先「動土」,藉此向神尊稟告將開工了,「這麼做是對神佛的尊敬,也是藝師對自身技藝的看重與延續傳統的堅持」。泥塑神像 創作前先動土正因事前功夫下得深,讓杜牧河親手創作的神佛塑像不僅面容看起來慈眉善目又自然莊嚴,更不落俗套;栩栩如生的神像外型鮮活飽滿,就連領口皺褶也深具飄逸之感、十分逼真。作品深受肯定的他在傳統工藝界名號日益響亮,去年更受邀至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參與「匠心具足──親近台灣傳統工藝特展」, 展出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等,多尊令人看了眼睛一亮的佛像,展現佛法藝術之美。「傳統工藝是一條永不停歇的學習之路,須要不斷精進才能持續為創作注入新意。」從十七歲起就跟在父親身旁學藝,杜牧河之子杜昇鴻談及傳統工藝傳承,有感而發表示,要讓傳統工藝的人才培育不會出現斷層,除了仰賴公部門投入資源、協助藝師開班授課,也要顧及市場實際生態,必須要讓新一代藝師能從工藝創作中,找到可養家活口的出路,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技法工藝。 前一篇文章 基督城開放日 各界訪南島佛光山 下一篇文章 《回眸》臨終關懷 傳遞信仰力量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光明大學好苗子 獲菲國傑出學生獎美國靈祇精舍落成開光 西來寺見證歷史北美洲聯誼會 AI翻譯助跨文化弘法台北道場贈《365日》 消防英雄安心守家園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 作者其他文章沉浸感黑洞視覺 《靈魂》探討生死葉火城 火炎山下錦中60創新藝 彰化美術館饗眾宇宙快速電波爆 逾半屬重複型繁星錄取率99.2% 南華大學近滿招本土鳥類化身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