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就讀的是公立國中,但學校在一年級開學之前辦了個暑期先修班,且須另外付費。為了不讓家裡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我瞞下了先修班的事,並未報名參加,孰料正式開學後,英語老師直接趕進度,我被「放生」了,成為班上唯一沒學到音標的英語文盲。我不能理解之處,只好設法自我補救。圖/昱蓁
小時候,我就讀的是公立國中,但學校在一年級開學之前辦了個暑期先修班,且須另外付費。為了不讓家裡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我瞞下了先修班的事,並未報名參加,孰料正式開學後,英語老師直接趕進度,我被「放生」了,成為班上唯一沒學到音標的英語文盲。我不能理解之處,只好設法自我補救。圖/昱蓁
文/攸靈客
小時候,我就讀的是公立國中,但學校在一年級開學之前辦了個暑期先修班,且須另外付費。為了不讓家裡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我瞞下了先修班的事,並未報名參加,孰料正式開學後,英語老師直接趕進度,我被「放生」了,成為班上唯一沒學到音標的英語文盲。我不能理解之處,只好設法自我補救。
那天,我在客廳翻查書櫃,試圖找出可供自修的英語教材,父親也在他的工作間忙碌,只不過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收拾雜物。父親住院已經好一陣子,這次短暫出院是想趁著還能行動,專程返家整理私人物品。
午後,父親來到客廳,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破天荒地與我閒談起來。
我從不知道只有小學學歷的父親竟然會說英語!原來父親年少時曾在外國人家中打工,但此時此刻,他已經沒有時間慢慢教我英語。
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後,父親領著我到公園散步,我看見他提著小塑膠袋,裡頭裝著一個月餅,隔天就是中秋節。
父親在石椅上坐下來,取出袋中的月餅,用折疊小刀將它切成兩半,然後笑著跟我說:「月餅要分著吃。」
我們在馬路邊的長椅上分食月餅,滋味很是惆悵,因為我和父親皆心中有數,明天很可能是他最後一個中秋節,眼前的愜意僅僅是回光返照罷了。
從我有記憶開始,父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埋首工作,加上我天生駑鈍,很多話即便說了,我也聽不明白,因此父親很少對我耳提面命,一旦開口,就必定是他認為那些話非常的重要。
父親是刻意安排這樣一個機會,為了當面教育我「家人之間必須懂得分享」,就算只有一個月餅、一個蘋果,也要切分開來,務必做到人人有份。
以如今的生活水準來看,分享並不是難事,不管月餅還是蘋果,多數人均有能力論「盒」論「箱」地買來享受,不像當年的我們,就只能論「個」來買。然而也正是那樣一個物資欠豐的年代,才更能夠培養出以愛為出發點的分享心態──切分而得的東西變小了、變薄了、變淡了,但彼此間的情感反倒更加穩固醇厚。
至今,我仍時常想起那年秋天,那半個月餅,以及父親教予我的最後一課,那是金錢換不來的傳家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