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科學思惟吧】 動動腦幫科學家 設計實驗

文/黃詠翔 |2021.05.21
1732觀看次
字級
某知名服飾店聘請一位科學家進行布料保暖研究。科學家實驗如下:請兩位等高等重的人穿上衣服走上街,一位穿黑色衣服、一位穿白色衣服,除此之外,布料、大小、樣式皆相同。結果發現,黑衣比較保暖。然後科學家就被炒魷魚了。 圖/dribbble

文/黃詠翔

某知名服飾店聘請一位科學家進行布料保暖研究。科學家實驗如下:請兩位等高等重的人穿上衣服走上街,一位穿黑色衣服、一位穿白色衣服,除此之外,布料、大小、樣式皆相同。結果發現,黑衣比較保暖。然後科學家就被炒魷魚了。

請別替那位天然呆科學家傷心,這僅是心理學家設計的科學思惟練習題。上周說過,一般人與科學家都在做實驗,差別在於「嚴謹性」。而「控制」就是實驗嚴謹性的重要關鍵:「控制」主要用來排除會混淆實驗結果的因素,除了要比較的項目外,其餘因素都盡量要控制或排除。回到開頭的故事,科學家也做了控制的動作:他除了請等高等重的受試者外,也將布料、大小與樣式等因素一併做了控制,僅保留色彩因素做比較。

為了更加理解「控制」,我們來幫幫菜鳥科學家設計疫苗實驗吧。科學家想知道A疫苗與B疫苗成效差異,因此分成兩組施打疫苗:一組為18歲東方成人打A疫苗,另一組為8歲西方小孩打B疫苗,一般人看了也會昏倒,怎能用大人跟小孩做比較?年紀要「控制」啊!

實驗嚴謹 方知因果



好,這位科學家接受了我們的建議:一組為18歲東方人打A疫苗、另一組為18歲西方人打B疫苗,但東方人與西方人也許在某些基因上有差異,會影響疫苗的成效,所以在人種上也應該要控制;科學家不厭其煩地修正:一組為18歲東方人打A疫苗、另一組為18歲東方人打B疫苗。如此控制可能的混淆因素後,才能獲得原本想知道的問題:A、B不同疫苗的效用。總之,控制決定了實驗嚴謹性。能否將會混淆實驗結果的因素控制得宜,就是科學家功力的展現了!

庶民實驗與科學實驗的差異就在於「控制」。若是當我們進行庶民實驗時,有了控制的概念,就能大大提升庶民實驗的成功率喔。還記得上周提到,當心儀對象對自己靦腆微笑時,會以為他對自己有好感?此時我們即可應用「控制」概念,來排除「對象」的因素:他是否僅對自己微笑?還是他是在跟你身旁摯友眉目傳情?抑或,他是對每個人都是笑臉迎人?如此更能收集對的資訊,爾後再決定是否告白!

喔!你問文章開頭那位天然呆科學家,倒底為何會被炒魷魚?同學們可先思考一下,答案下回揭曉。(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