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謹言慎行

文/嚴陽 |2021.05.19
1884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貞觀八年(六二八),唐太宗對臣子說了一段話:身為國君,說話應該謹慎,與普通百姓有別。當年隋煬帝第一次到甘泉宮,秀麗的山水泉石讓他十分滿意,但他卻怪沒有螢火蟲,便下令讓人捉一些螢火蟲到宮中來供晚上照明用。於是,主管部門馬上派了幾千人去捕捉,不久即從各地送了五百車螢火蟲到宮中。(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六‧論慎言語》)

在封建時代,皇帝的話被稱作「聖旨」與「金口玉言」,哪怕是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是有可能被當作「令箭」而層層下達,速速落實或辦理。如隋煬帝一句「捉取多少於宮中照夜」,最終勞動的人馬居然達幾千人,送來的螢火蟲更是有五百車,這其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我們可想而知。因此,唐太宗不只是痛心,而且觸發了這樣的聯想:「小事尚爾,況其大乎?」大意是說,區區小事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重大之事?

鑑於帝王身分的特殊性,說話委實應該適當注意。

唐太宗之所以認為身為國君說話應該謹慎,更多考慮的是,如隋煬帝那樣做,必定會加重有關部門的工作壓力與老百姓的負擔──僅為了他一句甘泉宮中晚上照明,就勞動了那麼多的人馬,如果我們權衡經濟,其照明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把花在這上面錢,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扶助特殊人群上,那麼,可以解決多少人的問題?

此外,為迎合上位者而去捕捉大量螢火蟲,所造成的絕不僅是人力、物力上巨大浪費,還有可能造成無數生靈的傷害。以唐太宗悲天憫人的性格,恐怕不忍因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去傷生害命,因此對此類荒唐之舉及時予以喝止,也是他能力所及之事。

相較於前朝,生活奢靡或者說極度鋪張,正是導致隋王朝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唐朝與隋朝,就時間而言,可謂「殷鑒不遠」。

所以,著名的諫臣魏徵曾說:「人君位居四海之尊,行為如果有所虧失,就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樣,人人都能看見。陛下的確應有所警戒。」也正因為唐太宗自身有謹言慎行的自覺,而他身邊又有這樣的臣子時常給予諫言,所以,他才會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社會中少有的明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