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全台再度大停電,高雄市區許多住家晚上沒有電,因為天氣炎熱住戶紛紛跑出戶外透氣,等待電力來臨。圖/劉學聖
【本報台北訊】台灣一周內在5月13日、17日兩次大停電,今(18)日也可能輪流停電,核四前廠長王伯輝嘲諷簡直是「台灣奇蹟」,誰敢再來投資下一個「護國神山」?台電調度處一名退休高層指出,5月份就如此,恐怕5月13日第一次停電只是開頭,以後等著瞧。
王伯輝表示,昨晚朋友突然傳來警訊通知,又要分區停電了,過沒有多久又有朋友傳來明潭水庫放水通知,水情吃緊,為什麼夜間要放水?因為明潭抽蓄機組以日月潭為上池,明潭水庫為下池。落差達380公尺,共裝置六部水輪機及發電機,利用上下池間的位能差帶動發電機,當正轉時,可帶動發電機發電;反轉時,又可將下池的庫水抽回上池蓄存,故可配合電力負載需求。六部機組,每部機組容量為26萬7千瓩,總共裝置容量達160.2萬瓩。
王伯輝說,為了支援5月17日的用電需求,不得不滿載運轉,但至昨晚8時左右,雖滿載運轉仍無法滿足系統負載要求,下池明潭水庫因容量限制必須放水,讓抽蓄電廠繼續運作,因此開始計畫性的放水。若以正常狀況,水資源很寶貴,除非颱風期的調節或緊急需要,明潭下池放水的機會很少,而昨晚明潭下池放水,應該是電力公司不得不的緊急措施之一。
王伯輝說,水放太多會影響往後的調度,台電昨晚大概認為反正社會上罵定了,快放水,讓抽蓄可以繼續發電最重要。其實,實際在抽蓄工作的人,認為放太多對抽蓄電廠並不好,尤其在枯水期補充水源,必須靠老天保佑。他批評,一個政策的錯誤,導致一周輪流停電兩次的台灣奇蹟,「誰敢再來投資下一個護國神山」。
「真的不要再假仙了、不要再裝了」,一名台電退休人員表示,政府官員必須誠實面對問題,不要再用意識形態面對事實,否則國家永遠不會進步,尤其不要把核能看成凶神惡煞,應該用科學證據來討論電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