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人生】 露營車就是我的家《游牧人生》

文/重南 |2021.05.15
1136觀看次
字級

文/重南

由華裔導演趙婷編劇兼執導,女星法蘭西絲.麥朵曼主演的《游牧人生》,是根據二○一七年潔西卡.布勞德的同名報導文學「Nomadland 」改編,本質上有點紀錄片的性質,但導演和演員在黯淡且永無止盡似的露營車奔馳公路的畫面下,給了它一點有情、有味的故事,變成一曲長篇的敘事詩,成為今年度最熱門的奧斯卡競選影片。  

片中描述美國六十歲左右的銀髮族 ,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中,被捲走了房子、工作或股票等財產;幾乎一無所有的他們,只有開著唯一剩下的露營車浪跡各地,尋找打零工養活自己的機會。亞馬遜公司耶誕到過年前這段趕貨時間,更特別專門招募這些遊牧老人來打短工。

女主角芬恩,因丈夫亡故,家園也因工作的公司倒閉而失去了,面臨生存困境,只好也跟著這些游牧老人一樣,開著露營車,到處流浪在美國廣闊的公路上,哪裡有工作,就到哪裡去,露營車是她的交通工具,也是她的「家」;雖然妹妹要她回她家裡住,但她婉拒了。 

游牧族群也有一些固定的營地,他們定期在這裡相互交換物品,相互傾吐心事,相互報知哪裡又有打工的機會。「那些不說再見而離開的人,我們路上終將再相見」——這是片中名言,也道盡游牧族到處奔波路上,令人心酸的生活,他們未必沒有家(兒子家、兄弟姊妹家)可歸,可真是沒有自己的房子可歸。為了減輕露營車的負擔,游牧族也幾乎經常把非必要的東西送人,斷、捨、離是他們共同的觀念。

這部電影只是平實描述游牧族生活,並無控訴政府的無所作為;但從每部露營車開上公路,觀眾彷佛就感受到悲痛的氛圍。游牧族其實也有點像國內的遊民或街友一樣,如果已習慣流浪,就難以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台北火車站地下停車旁,就好像遊民的營地一樣,幾任市長都無法消除街民的在此聚集而睡的情況。可悲的是,我們的遊民連露營車也沒有,開出去遠方打工的機會更少,《游牧人生》雖發生在美國,卻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