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便當排排站 打開記憶盒子 陳玲芳 |2021.05.10 語音朗讀 32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前輩攝影家李釣綸拍攝的孩子吃便當畫面,憨態可掬。參展原圖為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提供。 圖/記者陳玲芳翻拍迪化207博物館展出各式便當盒。圖/記者陳玲芳池上竹桶便當。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還記得小時候當值日生,中午要負責「抬便當」回教室嗎?便當是許多台灣人的生活記憶,上學午餐、校外教學,伴隨著求學中的每一個歡樂時刻;隨著年齡增長,工作時的便當,有著職場辛勞;情侶郊遊踏青的餐盒,更有著青春甜蜜回憶。走一趟迪化二○七博物館,打開日常生活記憶盒子,看台灣早年各式便當盒及多幅珍貴老照片,敘說屬於台灣「便當」的故事;精緻的竹編便當提籃,呈現傳統竹編工藝之美;大大小小的鋁製便當盒,是四、五、六年級生的童年回憶;還有大稻埕老店波麗露西餐廳特製的白鐵加銀餐盒,充滿著老台北人的摩登浪漫。除此之外,展覽中也特別介紹在一九四○年代起源的池上飯包,及一九六○年代流行的「包飯」,業者將四菜一湯盛盤放入鐵盒中,以機車外送至店家,讓忙碌的店家老闆與員工也能輕鬆共享合菜午餐。迪化二○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表示,她的生長地香港,沒有帶便當的習慣,就算是寒冷冬天,家裡也只能為小小學生們準備冰冷的三明治作為午餐,但自己兩個生長在台灣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每天帶家裡準備的便當上學。池上飯包 竹片延長保溫陳國慈說:「現在學校普遍提供營養午餐,也讓家長省下準備便當的麻煩,卻讓孩子帶著『家的味道』到學校那分親情消失了;舉辦『便當』展覽,希望讓大家重溫舊時代中那分特別的感情。」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經理程哲瑋表示,「便當」別稱「飯包」,是常民的日常必需品,讓出門在外的人隨時隨地、方便用餐。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池上飯包,初期是以進貢日皇的台東池上米,捏製成三角飯糰,搭配黃菜頭、梅子等醃製配菜,以月桃葉包裹;一九五一年池上的便當業者,利用製作小提琴剩下的竹片作為便當盒材料,延長便當保溫,因此,只有用木片裝盛的才能成為「池上飯包」。民間高手 提供收藏物件「便當展」展期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三日,迪化二○七博物館館長華安綺說,「便當展」延續迪化二○七博物館推廣台灣生活文化的使命與老房再利用的精神,便當主題在策畫過程中,不免懷疑這樣一個小小的便當議題,真的有收藏家嗎?但「高手在民間」,籌備期也依靠收藏家對博物館的認同與分享熱情,提供各式各樣的便當物件;分層便當盒、軍警夥伴使用便當盒、企業使用便當盒。展場中更有前輩攝影家鄧南光與李釣綸的攝影作品;本名鄧騰輝的鄧南光,當年帶著兩個兒子世光、世明參加台北城京町活動後,為小朋友留下草地上吃便當的情景(同時入鏡的還有畫家弟弟鄧騰駿),綻放出親情之光。 前一篇文章 一人兼多職 偏鄉國中教師少 彈性課難落實 下一篇文章 奇花仙境 倫敦金融區展出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雲梯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光譜聚焦禪草心韻書畫 展現禪思美學陳茂萱、林吳素霞 獲傳藝金曲獎特別獎2025佛光盃 佛大奪首勝 世大運男籃大勝拓殖NSO 推飛行的荷蘭人歌劇音樂會佛光之星 邱子芸扛主控重任 盼看齊學姐李宜樺 作者其他文章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維生素C水果 紅心芭樂含量最高台北國際食品展 規模創新高登山前充分熱身 避免足底筋膜炎中暑也分陰陽 4祕訣讓你安度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