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遇到金庸的兒子查傳倜,其實是個巧合,本來只去麥廣麗香舍餐廳用餐,既遇上了,就拿出紙筆做篇名流專訪。
和北京、長安這幾個古城相比,深圳被形容成「文化沙漠」也只好認了,只有十餘年歷史的新興都市的確有點年輕氣躁,所幸市中心的萬象城的法國香舍餐廳擁有無數的名畫、古董和藏書,進入廳內正迷醉於空間的藝術濃情時,定眼一看經營者─麥廣麗和查傳倜,就更讓人深信深圳的文化有躍進的一天,至少美食文化是如此。
進入內行的門道
「一個又矮又胖的光頭」是客人還未聞查傳倜大名的第一個印象,等麥廣麗替彼此介紹了,這位是大俠金庸的兒子,他就淺淺的行個禮,也不多話,倒是從加拿大拿了經濟與室內設計雙學位回到家鄉來開餐廳的麥廣麗一再推崇:「若不是他指導,我還只能算外行看熱鬧,進不了內行的門道。」
一腦子稀奇古怪想法,發揮在千變萬化的飲食文化上,麥廣麗不但適得其所,還游刃有餘,這位自稱「變色龍」的女子遇到的貴人及高人不少,查傳倜即是其一。
體態圓渾、一副街坊打扮的查傳倜說,小時候看爸爸總在書房裡作功課,覺得特無趣,因為自己不是讀書材料,「我非常頑皮,常被教務處罰站,有時還要請家長來校。」
後來,父母送他去英國上學,他選讀會計,他認為「會計屬於系統性科目,只要將數位填入固定的框框便會算出答案,最適合懶人讀。」父親的每部著作他都看過三四遍,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樣,尤其是描寫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的黑暗面,接觸的人與事愈多,他越發體會到其中的道理。「將小說人物套用在現實社會,其實到處都有險惡,到處都有嶽不群。」他最愛的是《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
這點,和麥廣麗不謀而和,更促使兩人一塊推展美食藝術的決心。
娛人娛己搞飲食
查傳倜長得酷似乃父,只是比父親要胖,師傅是以美食聞名的香港專欄作家蔡瀾,品味高,綽號「八袋弟子」,八袋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酒,意思是要嘗盡天下美食,遇上什麼好吃的,必定回家告訴他父親,然後與家人同去品嘗,每周都是如此。
出身於名門書香之家,查傳倜說他沒有壓力,有自己享受生命的天空。「我原是學會計的,曾協助父親做些出版管理工作」。有人認為,做為名人第二代,應利用父蔭來開創更體面的事業,但查傳倜卻不以為然:「對我來說,金庸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說家,而查良鏞是我的父親。」
他決定在飲食業闖一番事業,與朋友合作搞了一個小餐館,名為「食家菜」。他雖懂吃,卻從不下廚,讓人會心微笑的菜名,如「八戒相思又一年」、「如花邂逅負心人」都是他的傑作。他的信條是「搞飲食也要娛人娛己」。
從香港來到深圳,他遇到了麥廣麗,一個得到經濟與室內設計雙學位,遊藝在知性與理性之間的奇女子,相遇的地點就是餐廳到店裡,不但對菜色好壞及空間佈置提出很多改變意見,還把成疊的法國美食精裝書放在架上:「妳這餐廳,毛病可大了。」
經營路上貴人多
麥廣麗對這些意見虛心的照單全收,瞭解她家大業大,才高志也高的人不免好奇的問她:「憑妳的來頭,餐廳事業未免格局小了一點,應該搞大點的什麼……。」她聽完朗聲而笑:「剛從國外念書回來,室內設計學位要學以致用,開個餐廳就對了,而我又覺得,如果一個人能把餐廳經營成功,往後做什麼事業都容易了,」千萬別小看餐廳的規模,那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典型,從接待、菜色、裝潢、行銷到賺賠,大小企業該具備的規模無一不囊括進去。
「兩年來,我已做到了設定的目標。」她比了個手勢說,只要是人都難管,軟刀子比硬斧頭管用,四十七個員工,倒是帶得個個心服口服。
「覺得好玩的事,我就樂在其中。」笑傲江湖的令狐沖也講,清風助骨,冷眼透紅塵……。文學與藝術都底子深厚的她從小愛看爸爸買的古書,那難得糊塗的獨特氣節深深的影響著她。
當然,經營路上該感謝很多貴人,查傳倜就是其一,一見如故後,他識途老馬的帶著麥廣麗去香港、揚州進行了一趟美食之旅,把飲食文化的精髓傾囊相授。
不自豪也不自卑,難過的事擺在心裡,快樂才拿出來分享,「明天不規畫,活好每一天,生活禪的禮物就是永遠珍惜過去,活在當下,明天會更好。」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