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變藝術家 繪畫生命足跡

李祖翔  |2021.05.04
3259觀看次
字級
在蘭嶼打工換宿的王姿涵,畫下當地文化與美食店的氛圍。圖/王姿涵提供
王姿涵潛水後,把看到的珊瑚礁美景及白化現象畫出來。圖/王姿涵提供
王姿涵從高中國文老師變身藝術家,用插畫記錄生活。圖/王姿涵提供
王姿涵把情緒喻為影子,想像成室友。圖/王姿涵提供
在蘭嶼打工換宿的王姿涵,畫下當地文化與美食店的氛圍。圖/王姿涵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如何讓美麗的自然環境永遠活在心中?插畫家王姿涵的答案是:「用畫記錄、保存所見所聞。」

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王姿涵先在高中擔任代理國文老師3年,因為熱愛旅行及繪畫,2019年隻身前往法國體驗24天生活。「我想看道地的白晝之夜。」她很想領略美術館、教堂和街頭演出都24小時跨夜的文化,笑說:「夜晚可不是藝術歇息的時間。」

身處異鄉,王姿涵嚮往人類最原始的生存能力,想感受在陌生環境開啟的深層五感,不怕語言隔閡、聽不懂導覽,只享受藝術「不被定型」的衝擊;更想體會著名藝術家梵谷、畢卡索即使身陷困境依然堅持作畫的意志,「就像原始生命力的召喚」。

為了讓繪畫更融入生活,2020年再啟動到蘭嶼打工換宿的計畫,糗的是,出發前王姿涵幻想自己有很多時間能作畫、感受海島生活,抵達民宿後卻是使盡洪荒之力去做清潔工作,「簡直是在激發我的生命力」,平時養尊處優難得如此勞動。

旅行融入生活 感受在地風俗

換宿的29天裡,王姿涵每天要工作3至4小時,滿客更要從床單、掃廁所到擦玻璃整整6小時,「帶去的30公斤畫紙、畫材只能晾在一旁」;儘管事與願違,她卻因此發現自己容易滿足的特質,珍惜只有3、4天的休息日,潛了4次水、徒步環島14小時,還騎車去祕境。

王姿涵喜歡混入當地人的日常,在一間間飽富特色的店,一面觀察一面畫畫,「印象最深的是角落Bais咖啡,島上物資不算豐盛,老闆還是想打造自己喜歡的樣貌」,店內擺放著許多中古世紀的畫和手繪明信片,像能留住重要事物、充滿時間的小屋,有著富庶的寧靜。

在王姿涵的畫本上,記錄有好吃泡芙的「飢飢老大」、用葉子裝盛好吃薯條的「kaozi 」、養了很多毛孩的「島民冰狗店」,及深深打動她的蛋糕店「小島食光」,王姿涵說,老闆會在粉絲頁上標註蛋糕出爐了,要的人喊「+1」,就可以帶容器去取。

持之以恆創作 為世界留紀錄

除了風俗文化,王姿涵也描繪珊瑚白化的現象,在繪本中納入環境反思的層面,讓孩子或一般讀者了解人之於環境的影響 。

而旅行難免緊張、不安,她也蒐集負面情緒,完成和情緒對話的《來自影子國的》圖文集。

王姿涵把情緒喻為影子,想像成室友,以暫時遠離它、和它聊天、轉移注意力、帶悲傷的它去看悲傷的故事、抽離、用第三人稱看待它等相處方式,教讀者如何處理悲傷、自卑、空虛、被欺騙和背叛的情緒,強調「任何能量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只有承認負面的存在才能開啟療癒的第一步。

王姿涵的許多想法,都來自她的人生目標,「想要沒有遺憾,並為自己和這個世界保存一些東西」。她說,世代快速變動,事物的消逝常常只在眨眼間,想念時已經不復存在,現在她每天一小畫,挑戰365天畫花草、動物、點心等生活小物,記錄他們存在的痕跡。

「創作要的不是靈感,而是不斷練習,沒有靈感可以換個媒材,從不同角度激發想像力」,王姿涵牢記老師說過的話,持之以恆的做;而要創作不無聊,則仰賴與家教孩子的互動、旅途中遇到的奇人異事,如在蘭嶼認識了高中畢業開始流浪的遊子、休學的大學生和30歲決定離職探索世界的人,每次交流都成為生命的養分。

2020年她因作品《沒有葉子的樹》榮獲亞洲插畫大賞,即將出版的《來自影子國的》圖文集相關資訊,可在臉書https://m.facebook.com/hanhandraw上搜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