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媽媽寄野菜 牽起遊子家鄉情

李祖翔 |2021.05.18
3599觀看次
字級
daya日前穿傳統服飾北上,分享部落的野菜故事,手上的野菜「箱」,是用姑婆芋葉子包的。圖╱記者李祖翔
做巴娃貴很費工,每個口味包裝不同,葉子也要一層層清洗汆燙,代表母親的心意。圖╱擷取自粉絲頁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希望離開部落的孩子都能記住家鄉菜的苦澀。」花蓮太巴塱部落的族群是個以阿美族為主、約3400人的大型部落,如其他族群一樣面臨青壯外移的挑戰,2014年善牧基金會協助發展出一個特別的「太巴塱Ina好野味SAFI」團隊,用「野菜箱寄送」的創意方式拉近遊子與父母之間的濃情,ina(部落媽媽)daya是推手之一。

daya是何許人物?她從小背負著傳承記憶味道的使命──留在部落的她專門負責「吃光」媽媽種的野菜。高中畢業後她到台北,從工廠代工、汽車會計做到麵包門市、家電銷售,婚後成為家庭主婦、回到花蓮,輾轉成為善牧基金會的社工督導,因為阿美族靠海線,綽號海姐。

起初在服務部落經濟貧困、特殊家庭和獨老時,daya和漢人一樣,認為是族人不努力才會導致貧窮、單親,但當福利輸送治標不治本後,才開始省思「出了什麼問題」。發現不能用先入為主、人云亦云的態度去關懷,更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陪伴成長!如為獨老送餐不如陪他吃飯,因為「有人陪吃的飯才香、才有溫度」。

菇婆芋包裝 收入回歸社區

一次為婦女培力設計的料理研發課程,daya看見ina們對「野菜」具有豐富知識,也想起媽媽以前就會寄菜給弟弟,決定將這件事變成讓部落與外界接觸的媒介,因此成立網站,販售用菇婆芋包裝的部落野菜,收入回歸社區、支持各式陪伴計畫。

日前善牧發表認識阿美族的手作立體書,她清晨6時30分就穿著傳統服飾搭車到台北,「帶著一桌野菜」要說明其中蘊含的故事。當天她端出「巴娃貴」,一種傳承自ina的手藝—用部落種的圓糯米、艾草製作,內餡有花生或樹豆,外包裝是麵包果樹葉,其中月桃樹枝還得將外皮一層層清洗汆燙,她說,唯有細膩費工才能表達母親的心意。

接著她介紹木鱉葉、紫背草、牧草心和山蘇,笑說祭典時年輕人都要入山,耗時3天2夜採摘藤心與山棕心給長者吃,象徵敬老美德。此外,阿美族是「吃草民族」,飲食中沒有炸、煎、燉,只有火烤和煮湯,很健康,也由於菜多苦澀,從小培養吃苦的能耐,「不苦還會不習慣喔。」

看見家鄉美 翻轉刻板印象

她介紹網站成立的目的,一是推廣家鄉料理,二是讓離鄉的孩子認識自己的文化,如此社會出現歧視或偏見時不會無力辯駁,比較有自信,三則是翻轉刻板印象。

「曾幾何時原住民考出好成績,印象都是靠加分?」daya說,很多刻板印象讓孩子被嘲笑得抬不起頭,「你知道部落沒公主嗎?頭目也沒有威權,而是因為擁有好品格和責任心才被推舉成領導。」更表示,阿美族被稱母系社會,卻不是女尊男卑而是有很好的性別平權觀,林林總總都是需要被理解的。

近年疫情帶出更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層面,在城市謀生的族人失業,不得不返鄉後,發現人、事全非,土地變賣、工作機會更少,連在大自然生存都難以適應,也因此懂得野菜知識的ina成了生存優勢,daya相信阿美族是困境中不致絕望的族群,希望更多人看見原住民的好,而想品嘗晒乾苦茄泡飲料、炸苦茄沾胡椒鹽或咸豐草炒蛋等特別滋味的人都可以上臉書搜尋網站,了解ina的野菜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