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方章,七字印。
這是一方超過三公分的大印,以漢印形式佈局,內文採取方整的印篆所組成,看似六字平穩分布,實際是七個字,將筆劃簡單的「山」與「岳」兩字合併,構成一個字,這種特殊的排列法稱為「合文」,頗具巧思有信手拈來之感。
除此之外,其他印文還運用「減筆」法,如「驅」字的馬,四點減為兩點,「置」字的直,三橫減為一橫。尚有「併筆」法,如「驅」字的區,雙口之中間一豎併連,節省許多空間。
此印在章法上可說是極盡變化之能事,繁簡相間,既有層次,又非常巧妙地反映寧靜的氣氛,當年醉心於「浙派」風格,師法頓群先生而習刻此作。
頓群字立夫,祖籍山東,自幼家貧,流寓北京。後入北京印鑄局技正王禔府任車夫,王氏癖印為杭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居家治印時,頓氏必恭敬侍其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逐漸對篆刻產生興趣。之後,一面苦學詩文,一面搜集先生丟棄的片紙支字,默默學習,不覺日進,二十六歲時脫離役使,王氏以弟子視之,授以六書、刀法之技要;這由主僕變成師徒的知遇故事,在印壇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