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由於國際農工原料持續飆漲,國內的民生物價面臨新一波漲價壓力,即便量販業者表示十月份的麵粉、醬油、沙拉油等民生物資不調漲,還因周年慶促銷而降價。
筆者一名朋友賣包子、饅頭,他說,麵粉價格從去年起漲,而從今年初開始就漲個沒完沒了,半年來的麵粉零售價每月漲一百元,造成嚴重虧損,不得不調整二十年不變的價格反映成本,但業績嚴重下滑。
這種現象顯示嚴重的隱憂,民眾由於所得停在原點,物價卻不斷上漲,使民生用品的支出,占了收入的大部分,會排擠其他的消費支出,如此一來,就無法刺激經濟成長,更有可能因民生物價上漲,帶動通貨膨脹效應,使得經濟衰退。
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波動不大,對照躉售物價指數(WPI)的節節高漲,可看出量販業者以強大的議價能力、通路強勢,抵擋上游製造業的反映成本,作為壓低價格刺激消費的手段,甚至還出現「周年慶促銷價」的反向行情。
可是,政府面對民生物價上漲,大抵只能以降低關稅、稅基,利用貨幣政策讓新台幣牛步化升值,及被動的查緝業者是否「聯合哄抬」,不但效果有限,也無積極的政策提高國民所得,以應付通膨問題,看來政府在穩定民生物價的手段,遠不如量販店業者有效。
雖然量販量的促銷價反漲價,不代表民生物價漲勢會減緩,但起碼讓民眾能喘口氣。
可是,一旦量販業者無法負起「物價蓄水池」責任,政府仍束手無策時,就是民眾生活處於水深火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