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別離淬出敘事詩

文/李胤霆 |2021.04.19
1956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中的蔡文姬,是東漢名士蔡邕的長女──蔡琰,原字昭姬,後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

蔡邕精通文學、書法、天文、音律,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的製作者,當時許多欽慕蔡邕學識與品性的人,都主動到府相交。而他直至四十五歲才喜獲掌上明珠,幾乎將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大女兒。因此,蔡琰幼時文學、書法造詣已高,且音樂天賦極佳。

蔡琰九歲時,有次夜裡聽蔡邕彈琴,曲音稍誤,她即指出第二弦斷了,蔡邕立刻故意撥斷另一根弦,她又正確說出斷的是第四弦。發現女兒精通音律,蔡邕開始認真授其琴藝,待蔡琰學成,蔡邕便將焦尾琴送給她。

十六歲的蔡琰,嫁給同樣飽讀詩書的世族公子衛仲道,據說江畔常可見兩人攜手並行的恩愛身影,然不到一年光景,衛仲道卻病逝了。蔡琰的命運也自此坎坷。

衛家將衛仲道逝去的原因,歸咎於蔡琰剋夫,將蔡琰趕回娘家。幾年後董卓叛亂,蔡邕受牽連身故,蔡家人流離失所,又逢匈奴入侵,蔡琰被擄走獻給匈奴的左賢王。那年,蔡琰才二十三歲。

一離鄉,就是十二年。蔡琰雖然生下兩個兒子,也學會吹奏「胡笳」,有了寄託與抒發情緒的管道,但種種不適應,仍讓她飽嘗思鄉之苦。

戰亂動盪的故土,終因曹操崛起穩定了下來。身為丞相的曹操過往與蔡邕亦師亦友,得知蔡琰身困匈奴,立即遣使以「白壁一雙、黃金千兩」要求贖回蔡琰。左賢王只同意讓蔡琰一人歸漢,踏上馬車的時刻,蔡琰寫下了由十八首曲子組成,內容高達一千二百多字的樂府詩〈胡笳十八拍〉。這首詩分為十八段,刻畫胡地生活的顛沛苦寒和相思,及欣喜回鄉,但不忍骨肉分離,恨不能有羽翼攜子同歸的苦痛等諸多煎熬。

歸漢之後,曹操作主讓蔡琰再嫁給同樣善辭賦的董祀。然興許董祀因被迫娶妻,故對蔡琰並不熱絡,直至他不小心犯了死罪,是蔡琰在隆冬中光著腳,披頭散髮到相府求情救下他,他才真正接納蔡琰。夫妻重聚相偕歸隱山林,不知所蹤。

當蔡琰在相府內等待董祀返回時,還為曹操默寫出蔡邕曾經收藏萬卷書中的四百多篇詩文,可見蔡琰記憶力過人,且文學底蘊深厚。

經歷此事,蔡琰又作了兩首〈悲憤詩〉,其中以「五言體」寫就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全詩一百零八句,五百四十字,由「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開始,「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作結,描繪東漢末天下大亂,胡人燒殺擄掠,百姓屍骸遍地的慘狀,再自述流落異域、離兒歸國,至再嫁董祀,半生常懷憂傷度日的淒苦。

「悲憤」二字貫穿全詩,除抒發己懷,同時反映、觀照了百姓的慘境,蔡琰的文采斐然,受到清代詩論家張玉谷盛讚:「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認定蔡琰才勝卓文君,且直指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事詩風格,都受其影響。

蔡琰飽嘗的別離苦,淬鍊出傳誦千古的敘事詩,也為中國文學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