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曲家埃里克.薩蒂出生於一八六六年,母親早逝,小薩蒂自巴黎被送往出生地翁福勒爾的祖父母家,早年的音樂教育來自家鄉教堂管風琴師。一八七八年薩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及作曲,可惜自由的性格導致他排斥正規訓練,因此在學院的表現並不是特別出色。
隨後他突發奇想決定當志願兵,但仍因不適應軍隊嚴格生活,而重返校園。這時候他結識了當時尚未成名的德布西,其創新的和聲運用手法對布西日後的創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兩人自始至終維持這份友誼。
薩蒂的音樂作品早期帶有宗教聖詠的影子,《4首穹隆》所形容的,就是哥特式教堂建築中的穹隆。
鋼琴曲集《裸體歌舞》被指為其代表作,主要形容古希臘裸體男子為一些儀式所跳的舞蹈。幾年後他創作了《玄秘曲》,這兩部作品經常被相提並論,主要因為二者都帶著柔和而清澄的意境,些許惆悵、飄忽,增添了神秘感,把聽眾帶領到荒蕪的曠野上,仰望靜謐的夜空,靜靜沈湎其中,讓人聽後恍然若失,卻又似有所悟。
真正為薩蒂帶來榮耀的作品是芭蕾舞劇《遊行》。舞劇主要著重於中國魔術師、美國姑娘的馬術和車技,以及雜技人員的表演。在這部作品裡,薩蒂融入了爵士樂的節奏,並且配合劇情加入輪船汽笛聲、電報機的發報聲等,讓人耳目一新。
其他主要的作品包括鋼琴音樂《官僚小奏鳴曲》、短曲集《運動專案與嬉遊曲》、鋼琴曲《薔薇十字會》、戲劇音樂《星之子》、交響戲劇《蘇格拉蒂》等,類型眾多。
薩蒂為人坦誠率直,他不追求金錢,而是崇尚精神上的藝術修養。因此他為了達到音樂方面的理想,過著多年窮困的生活。
由於他大部分時間處於孤獨的狀態,被人們視為怪異而冷峻的神秘人。可是也因為他的獨處,讓他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和創作,真切地滿足對音樂的期盼,創造出富有特質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