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礁盤 復育珊瑚新家 |2021.04.13 語音朗讀 20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珊瑚幼蟲需要有地方讓牠們進駐,才能夠讓珊瑚恢復原有的生機。圖/取自網路港大團隊研究香港水域珊瑚的特性,為牠們打造復育之路。圖/取自網路SWIMS研究人員將珊瑚碎片鋪在人工礁盤復育。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香港水域大約有八十四種珊瑚,比加勒比海的珊瑚更加多樣。但珊瑚對於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如果溫度過高,牠們就會失去鮮豔的色彩後變白(也叫白化)而死去。當海下灣海洋公園(Hoi Ha Wan Marine Park)的珊瑚因白化大規模死亡,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MS)研究員余碧芬(Vriko Yu)和她的海洋科學家團隊,為珊瑚帶來一種奇特的人造床:用3D列印機打造出來的陶磚,可幫助珊瑚重新恢復生機。雖然珊瑚看似靜止不動,但其實牠們是動物,會成長也會移動。余碧芬解釋,這種人工礁盤為珊瑚提供可以依附成長的結構,因為大多數珊瑚要依附在堅固的岩石上成長,否則在海底滾動、飄泊,會不斷被泥沙磨蝕,大大降低生存和生長機會。人工礁盤設計的靈感來自珊瑚特有的生長形態,並因應香港水域情況適當調整。團隊運用3D列印技術,將一般赤陶土做出一百二十八塊直徑六百公釐的礁盤,然後在窯中以攝氏一千一百二十五度高溫燒成陶瓷。細節別具巧思減少泥沙沖刷余碧芬解說,礁盤呈六邊形,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模仿扁腦珊瑚(Platygyra)圖案的珊瑚狀,用作放置珊瑚碎片自行成長;下層像網球拍的格子狀,以防沉積物堆積令珊瑚窒息;設有三隻腳,減少海底泥沙沖刷珊瑚,「製作最困難的地方是要合併兩種不同的幾何形狀,並一起風乾。」「當我們第一次在海裡放入3D列印出來的人工礁盤時,環繞其中僅有少量小魚。」從去年夏天放進去的人工礁盤,如今再去觀察發現,已經有大量包括墨魚在內的野生生物在裡面產卵,「這真是令人振奮!」余碧芬說,珊瑚幼蟲需要有地方讓牠們進駐,才能夠讓珊瑚恢復原有的生機。研究人員在海下灣海洋公園的海底,已經鋪設四十平方公尺、能夠承載四百個珊瑚碎片的人工礁盤。「現在鋪在人工礁盤上的珊瑚,比傳統移植方法生存得更加茁壯」,余碧芬說:「存活率達到九成。」重新填充一個瀕死或遭到破壞的珊瑚礁,需要相當穩固的海底自然環境,才能讓珊瑚進駐並建立新家,而由3D列印的人工礁盤如今已經證明是可行的,它們比修復過的原生珊瑚礁更有效,能夠讓那些息肉無脊椎動物棲息。不用合成材料陶土終將分解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貝克(David Baker)表示,3D列印技術的好處在於它能夠針對任何自然環境量身打造人工礁盤,而且不用另外製作模具,因此製作方式沒造成浪費。有些研究人員將沉船或混凝土沉入海底,以鼓勵珊瑚生長,儘管這些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它們卻改變水的化學成分,對海洋造成的危害得不償失。港大建築系副教授蘭格(Christian Lange)解釋,這是他們選用陶土,而非混凝土或塑膠等合成材料的原因,因為陶泥就是黏土,最終隨時間分解成沙塵。余碧芬自二○一三年潛水,二○一四年起在海下灣當義工,她說,盼望將來潛水時,能見到珊瑚碎片長大到能夠遮蓋整塊礁盤,只要珊瑚可以成長,體積大小毫不重要,「香港沒有珊瑚礁,只有珊瑚群落。我們希望牠有韌性,可以健康地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景」。 前一篇文章 高爾夫選手揮桿 球落鱷魚背上 下一篇文章 百公斤小象受困 男扛上肩幫尋母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6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07【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8【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9社論--司法的良知2025.07.0310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114歲嬤曝長壽祕訣 吃馬鈴薯和多微笑塵封50年 世界最大時空膠囊開箱全球掀抹茶熱 日茶園供不應求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鹿兒島海域 抹香鯨群直立睡覺恐龍活化石 鶴鴕叫聲好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