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現在多作為「變易」、「容易」的意思。實則此字最早應為「賜與」之意,而為「賜」的本字。
從上面古文字來看,甲骨文正像把一個酒器的酒倒進另一個酒器的樣子;金文省去了一個酒器,後又再省去酒器的左半邊,只留下酒器右半邊的輪廓、把手及酒水之形。
因此「易」原是一個會意字,表示「給予」、「賜與」的意思,而為「賜」的本字。後來因為把一杯酒「換」到另一個酒杯,而這也不是件難事,所以「易」因此又引申而有「變換」、「變易」及「簡易」、「容易」的意思。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易」字像「蜥蜴」之形,而為「蜴」的本字。又由於蜥蜴具有保護色,會隨著周遭環境而變換身體的顏色,因此引申而有「變易」之意。其說看似成理,但證諸甲、金文的演變,許慎恐是因小篆之形而望文生義,其說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