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片口罩 鋪1公里馬路

 |2021.03.29
3006觀看次
字級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團隊提出解決「口罩汙染」方案,打算將口罩做為鋪設馬路的原料之一。 圖/取自網路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團隊提出解決「口罩汙染」方案,打算將口罩做為鋪設馬路的原料之一。 圖/取自網路
全球每天約有六十八億片口罩遭丟棄,嚴重影響生態。 圖/取自網路
去年約十六億片口罩流入海裡,至少四百五十年才能分解。 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目前每天約有六十八億片口罩遭丟棄,且在去年,有超過十五點六億的口罩被丟棄到海洋裡,不僅造成海洋汙染,也危害到海中生物。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將口罩回收,做為鋪設馬路的原料之一,希望減少口罩浪費與汙染,該研究三月初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該論文第一作者穆罕默德・薩伯里安(Mohammad Saberian)博士表示:「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製造出太多垃圾,每個郊區的公園、街道都能看到丟棄的口罩,這啟發我們從循環經濟中尋找解決方案,減少因疫情所衍生的垃圾。」

加入1 %口罩碎屑

改善混凝土延展性

研究提到,拋棄式口罩看似輕薄如紙,但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的塑膠,學名聚丙烯,俗稱PP(polypropylene),大量用於製造塑膠袋、免洗餐具、吸管、手搖飲料杯等產品,是目前最大宗的塑膠垃圾。

PP屬於可回收的熱塑性塑膠,高達攝氏二百度的回收熔融溫度亦足以滅菌,但因為原料價格低廉,人工拆除金屬絲與耳帶的處理成本又高,缺乏經濟效益。

但該研究發現,PP其實是鋪路的理想材料。只要再生混凝土中加入百分之一的口罩碎屑,不僅能提升道路鋪面的強度、硬度,還能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延展性、柔韌性,讓口罩馬路比傳統的瀝青鋪面更堅固和耐磨。

團隊指出,最終合成的材料還通過壓力、酸度、防水、變形、動態效能的測試,已達土木工程的安全標準。

經過測試,大約回收三百萬個口罩,就能夠鋪設近一公里的路面,「如此一來,就能防止將近九十三噸的垃圾量進入垃圾掩埋場,或漂流進入大海」。

相較於瀝青鋪面

降低30 %建築成本 

口罩馬路造價也比傳統的瀝青鋪面更便宜。根據該研究團隊的成本分析,廢棄口罩的收集、處理、消毒、運輸等固然會增加額外成本,但原始材料的開採成本約每公噸五十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四百元),若再計入垃圾掩埋成本(澳洲都會地區,每公噸的垃圾掩埋成本約新台幣九百至二千二百元),仍是利大於弊。

「採用結合口罩碎屑和再生混凝土的替代原料,不僅能減少疫情所產生的廢棄物,降低對原始材料的需求,還能降低約百分之三十的建築成本。」該論文作者之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土木系教授李傑(Jie Li)透露,他們正在尋求政府與業界的合作,以大規模建造和測試原型,進一步檢驗實驗室裡的結果。

此外,據環保團體太平洋海岸組織(Pacific Beach Coalition)估計,去年流入海洋的口罩恐多達十六億片,至少四百五十年才能分解完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